第三百六十壹章 三項冠軍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by 滿城風沙
2019-6-29 22:05
物理考試結束,很快化學考試開始了,十分鐘後劉瑯交卷,解題思路非常明確,過程條理清晰,沒有任何瑕疵,依舊是滿分,有四名學生也算是答對了題目,但過程有壹些小問題,最後還是在霍頓的幹涉下壹名美國學員獲得了滿分。
兩科結束後,劉瑯已經獲得了兩項冠軍獎項,只是每壹科都是兩人並列冠軍。
原本有人提出物理和化學再加賽壹場,但霍頓卻表示反對,不是他良心發現,而是到現在他已經沒有多少信心了,再加賽壹場萬壹把兩名美國選手淘汰出局怎麽辦?那可真是自己打自己臉了。
“最後壹科是數學,拿到數學題的難度比物理還難………希望劉瑯出現錯誤!”
現在霍頓只能祈禱了。
最後壹科是數學,當劉瑯看到最後那道題時又是壹楞。
“今天這些題目怎麽都跟相對論有關了?”
這道數學題也很簡單:有四個物體,分別是兩個人,壹列飛馳的列車和壹根燃燒的蠟燭。
壹個人在以速度V向前飛馳的列車上站著,註視面前五米處是那根蠟燭,另外壹個人則站在車下面,同樣註視著那根蠟燭。
光的速度是不變的,請問車上的人和車下的人經歷的時間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請寫出之間的關系。
題目很簡單,但是要想解答出來,二十歲以下的學生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除非他理解狹義相對論。
其實這道題就是用勾股定理來證明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效應問題,只要物體運動,它與外界之間就會形成壹個時間差異,速度越快差異越大,當無限接近光速時,對於外界來說它就處在了時間靜止的狀態。
而物體時間和外界時間的關系只用壹個勾股定理就能證明。
證明過程很簡單,那個移動的列車就是運動的物體,內部時間都是壹致的,站在車外的人和列車以及裏面的人產生了壹個時間差異,這個差異要用那跟蠟燭射出的光束來證明。
光束射出沿直線達到車裏人的眼中,時間只是光走過之間那段路程所用的時間,這段路程是直線的。
而這束光到達車外人的眼裏就不同了,光是以斜線傳播,而且時間之中還要加上列車速度這個變量。
列車、蠟燭的兩道燭光構成了壹個直角三角形,每壹條邊都是由速度和時間構成,其中直角邊是車上人的時間,斜邊中是外界人所需的時間,兩者進勾股定理進行計算,就得出了壹個關系式,這個關系式就是狹義相對論中時間效應的關系式。
這個關系式很簡單,不過是壹個簡單的勾股定理,但前提是妳的明白這道題要問的含義,時間差異?如果不知道狹義相對論,誰他媽的能想到時間還會有差異?
所以這道題根本還在於讓壹個人在搞研究時徹底將過往的常識全部拋棄,僅僅是以實驗的結論來認定所見的事實,縱然這個結論是如何的超出常理,比如說要證明出人類是狗,只要實驗過程無錯誤,那麽這個人也會相信這個結果。
不過呢,劉瑯恰好在前世也看過相關的書籍,雖然他不知道這個證明過程,但是時間效應的確存在,所以他稍加思考就把這道題給解答了出來。
兩道題壹共用時十五分鐘,這已經是劉瑯所消耗的最長時間了,因為這是兩道題,之前花費十五分鐘時那是六道題。
劉瑯先是拿出壹塊巧克力送入嘴中,然後站了起來。
“啊!”
最關心劉瑯的是霍頓,看到劉瑯站起身來,霍頓的血壓都高了。
“又答完了嗎?”
“終於考完了!”
劉瑯總算長出了壹口氣,這幾天可是累壞了,中國隊的成年組早就結束了比賽,所以現在中國智力奧運會的參賽隊伍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劉瑯的卷子被送到了三樓,三十多名教授都圍攏了過來,看著那位數學華人教授拆開了信封拿出了卷子。
“嗯,大家看看吧,沒有任何錯誤,全對,滿分!”
數學教授高高的舉起讓周圍的人看,沒錯,的確是滿分。
“好了,劉瑯三項科目全部滿分,我想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壹個人能夠做到吧!我們恰好見證了這項壯舉,相信這壹屆智力奧運會必定會成為歷史上最特殊的壹屆,就憑這壹點,大家應該鼓掌為選手劉瑯表示敬意!”
丁懷中太高興了,大聲對著周圍的人說道。
“沒錯,咱們都是見證者,誰知道劉瑯在未來會取得什麽樣的成就?真要是達到愛因斯坦或者牛頓那樣的高度,相信大家都會被記載在史書當中,到那時,我們的後人都會感到自豪了!”
那位華人數學教授帶頭鼓起了掌,緊接著其他人也拍起了巴掌,可以說劉瑯的表現太驚艷了,所有人都相信,只要他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未來必定會成為壹個了不起的科學家,或許達到愛因斯坦和牛頓那樣的高度有難度,但得到諾貝獎可能不會太難。
“丁教授,想不到妳們中國小孩子這麽厲害,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呀!”
在場的那些教授們不像霍頓那樣充滿了敵視,他們也為發現了壹位天才而感到高興,其實這次競賽不光只有劉瑯這壹位天才,陶軒哲這樣的小孩也非常引人註意,另外島國的兩名小選手也都非常優秀,放在以往也都有可能獲勝,只是他們碰到了劉瑯,完全被劉瑯身上的光芒所掩蓋。
直到考試結束的鐘聲響起也沒有第二個人提前交卷,劉瑯成為了數學競賽唯壹的冠軍。
其他選手的試卷也很快被評判出來,陶軒哲以八十三分成為了亞軍。
不得不說,這個數學天才的確非常厲害,雖然那道題讓他充滿了糾結,但還是想到了勾股定理,當然,西方人稱之為畢達哥拉斯定理。
只是在不斷糾結下還是沒有最終完成計算,不過這已經非常不錯了,比其他人的無從下手要強的多,壹個十歲孩子能成為世界級數學競賽的亞軍,如果不算上劉瑯,這個成績也足以成為壹個記錄,只是可惜劉瑯來了,所有的記錄都由他壹人包攬。
壹個四歲小孩同時獲得數理化三項冠軍,這是壹件前無古人的事情,所有人也覺得很可能會後無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