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歷史、文化、七色火焰會議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 by 江南說書人
2022-6-5 21:13
與後世國內大部分的歷史人文館略有不同。
在著重於中華本邦史外,大明皇家歷史博物館也有世界各國多種多樣的文物,顯示了大明天下無敵的氣概。
在中華本邦文物中,自龍山文化起,各種各樣的陶器、玉器、漆器便有相當數量,殷商秦漢各代文物更是數不勝數。
可以說,稀粥站焊各領風騷,餵糖送圓不拘壹格,各種現代工業的殘次品爭奇鬥艷,那是相當的精彩。
但反過來說,朱富貴讓【誠信古玩店】小二黑給整的這些文物,還真不是胡扯白咧,基本上都是後世陸陸續續考古的重大發現的復制品。
很多人以為,壹個宋人壹定要比後世的學者更了解漢代,壹個明人壹定要比後世學者更了解唐代,甚至是司馬遷比後世學者更了解春秋。
這種觀念未必是正確的。
實際上,由於考古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或者說的粗俗壹些,隨著挖墳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文獻流通的方便,在近代以來考古學是有及大幅度提升的,後世的學者對於以往歷史的了解在很多方面遠高於前人。
比如說司馬遷見到的《論語》,便遠不如後世學者從古墓中挖出來的《論語》更加貼近孔夫子原版。
甲骨文的發現也是其中壹個例子。
在十九世紀末之前,中國古人對這種三千年前的古文字壹無所知。
而在後世,小學的孩子都知道,甲骨文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壹種文字。
同樣的,還有秦坑兵馬俑,在1974年3月,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農民,在陵東1.5千米的地方打井發現真人大小陶俑之前,這支塵封兩千多年的無言大軍亦並不為人所知。
陶俑殉葬當然知道,但真沒有人想象過,祖龍這個老男人居然喪心病狂搜集了如此之多,如此之精良,如此之宏大的手辦軍團。
而在大明皇家博物館中就展示了壹個小型的秦兵俑坑。
莫白也好,其他壹些參觀的軍人也好,就這樣隔著玻璃與這些兩千年前的老秦軍人對視。
這壹刻,仿佛跨越了悠悠歲月,那悠揚的秦腔與古老的戰歌在這些大明軍士的耳邊響起。
這壹刻,相比於精神的傳承,這些文物的真與假,其實並不重要。
當然了,從許多角度來說,這些東西都是真的。
因為真正的秦俑就被封存在驪山,等待著大明恢復中華之後將它們重現天日。
到那時候,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對大明皇家博物館的收藏有任何質疑,只能深信,這些陶勇就是當年大明皇室從驪山得到的。
只不過當時的大明皇室認為,此秦俑為中華瑰寶,在發掘技術尚不完備前,不能進壹步發掘,以免先人留下的財富蒙受破壞。
這實際上也是後世考古工作中的壹大遺憾。
七十年代發掘出土的秦俑其實有著絢麗的色彩,但因為當時的文物保護技術不佳,造成秦俑出土後表面色層迅速氧化破壞,最終成為了灰不溜丟的泥俑模樣。
雖然無色的秦俑也很壯觀,也很美麗,攝人心魄,但這畢竟不是這些秦俑本來的樣子,失去了始皇帝壹掃六合時大秦絢爛的光華。
所以即是為自己的假文物找個佐證,也是為了日後發掘那些真文物打下預防針,朱富貴在展板上將這個細節原原本本介紹給了參觀者們。
當然,類似河南安陽、陜西驪山鎮這樣具體的地名朱富貴是不會標註出來的。
畢竟這些文物至今沒有出土,如果因為自己而使得它們遭受到那些殺千刀的盜墓賊的光顧,那朱富貴的罪過可就大了。
中華輝煌燦爛的歷史令每壹個遊客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這就是文化的魅力,這就是文物古跡的魅力。
所以常凱申虎踞蛙島不忘將故宮文物壹掃而空,日寇侵華也將大批大批的文物運送回國,更不要說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盧浮宮裏那些流落異鄉的文物了。
不過如今,在大明皇家博物館事情自然要反過來。
在玩《文明5》的時候,派出考古學家偷偷前往別國挖掘文物,或者將中立文物搶註為自己的文物,壹向是朱富貴樂此不疲的事情。
當然目前朱富貴還沒有能力艦泊泰晤士,炮轟凱旋門,去歐洲強盜的老家搶文物,不過大明皇家博物館已經給他們空出了位置。
在華夏本邦館周圍,是朝鮮、越南等壹系列近藩的館區,近藩之外是類似波斯之類的蠻夷館區,再遠,就是禽獸館了。
這是符合數千年來中華對於周邊世界的認知的。
【免責申明:此乃尊重歷史的復原,不代表我大明的外交政策,友邦切莫驚詫】
為了避免友邦驚詫,朱富貴特地用5號袖珍字體貼心的在【禽獸館】三個正楷大字下面寫了告知,顯示了我大明包容四海的廣闊胸襟。
想來未來陪同各國來訪元首、使節觀園的時候,那些知禮識節的歐洲朋友們是不會有過多不必要聯想的。
此外,在諸館裏面,日本館算是比較特殊的壹個。
考慮到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德川愛卿還沒見面就給自己貢獻了兩條蒸汽炮艇,朱富貴還是捏著鼻子將他們算作了【近藩館】。
畢竟三百年前上表稱臣了嘛,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德川老弟說不定還會“自願”上表納土歸明……
朱富貴看好德川小老弟的覺悟。
在日本館中有不少文物。
除了朱富貴處於讓後世學者多掉點頭發而特意放進去的陶俑奧特曼以外,大部分還是蠻重要的文物證據。
壹個是足利義滿的稱臣表。
另外壹個就是大名鼎鼎的“漢委奴國王金印”了。
這枚銅鎳合金的純金金印,印面呈正方形,邊長2.3厘米,印臺高約0.9厘米,臺上附蛇形鈕,通體高約2.2厘米,上面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
實際上,這枚印章的真品現在已經出土了幾十年了。
不過消息只在福岡地區小範圍內流傳,儒學家龜井對此做過壹些研究。
目前金印應該是在當地的小領主黑田手中。
但不管是龜井還是黑田,聽名字就不像是什麽大人物,這枚金印自然也沒有引起什麽轟動。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黑田後人將它捐獻給福岡博物館之前,其實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這枚印,而聽聞過這枚印的人,也大多認為這是壹枚偽造的印章。
直到1956年,雲南省晉寧縣石寨、山西漢古墓群的滇王墓中,出土了壹顆漢武帝劉徹賜給滇王嘗恙的金印“滇王之印”。
而這顆金印無論質地、字體、印鈕和尺寸大小,均與日本出土的“漢委奴國王”金印相同。
而在當時漢朝皇帝眼中,雲南與日本的土王同樣也沒有什麽差別,送出同款金印也在情理之中。
至此,依靠滇王之印的佐證,漢委倭奴王金印的真實性基本再無人懷疑。
到了1981年,揚州市邗江縣甘泉二號漢墓發現了壹顆漢代諸侯王璽“廣陵王璽”,而這壹枚印章根據考證更是與漢委倭奴王印出自同壹人之手,時間甚至都只相隔壹年。
金印的真偽基本塵埃落定了。
這個時代,朱富貴當然不會留給日本人磨磨唧唧考證的機會,直接把壹籮筐證據砸在他們臉上。
在這些印章的實物和照片旁,還羅列著《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後漢書·東夷傳》、《三國誌·魏誌·倭人傳》等書籍中關於倭奴奉貢朝賀的記錄。
至少從證據鏈上來說,絕對足以形成壹個閉環。
反正朱富貴也不需要所有日本人相信,只要類似森下乃壹郎那樣昭和氣息拉滿的年輕人相信就可以了。
朱富貴看到,那個被自己打發去畫漫畫的誌村雄壹和他的友人們,就對著那枚金印又哭又笑,最後不斷的頂禮膜拜。
相比於日本朝鮮這些近藩館,蠻夷館和禽獸館的館藏就比較少了。
尤其是禽獸館中的歐羅巴展區,除了壹堆後世合成的女王與車夫調情,林肯站在黑奴身上擦皮鞋,華盛頓剝皮印第安人做靴子之類的古典油畫,目前文物很少,等待著大明的勇士用戰利品將它們填滿。
因為用精美的後世工藝品充數的話,朱富貴總覺得給這些歐羅巴蠻子臉上貼金,誰知道他們的文物是不是本來就是工藝品來著。
所知朱富貴只能搞壹些比較挫的文物來,例如:
【耶穌的裹屍布(偽):這是壹塊歐羅巴人偽造的裹屍布,但距今也有五百年歷史了,作為本館館藏。】
【木乃伊保健品:這是歐羅巴人用來治療性病並增強男性性功能的壹種藥物,取自古埃及的死屍之中。】
【華盛頓的斧頭:花旗國壹代目大統領喬治.華盛頓早年間使用的斧頭,曾經因為砍倒父親的櫻桃樹而被父親斥責,華盛頓用這把斧頭讓老父親乖乖閉上了嘴巴。】
……
總得來說,文物不多,質量不高,還等著大明的勇士去搜羅。
最後,朱富貴還帶著莫白等人去逛了壹下【工業文化館】。
所謂工業文化,指的是第四大明帝國誕生之後的文化,是以工業強國為基礎,結合了藝術、美學等多種學科的文化綜合體。
簡單來說,之前的館區記錄的是歷史,那麽【工業文化館】記錄的是現在。
在這裏,有第四大明帝國第壹臺自主研發的鍋駝機,有在新津戰役中損毀的汽車殘骸,有朱富貴陛下試槍命中99環的靶紙……
總之,隨著第四大明帝國朝氣蓬勃的日益壯大,【工業文化館】中的藏品也會越來越豐富。
將三個館區簡單遊覽完畢,時間已經不知不覺來到中午。
朱富貴伸手捏住伊凡娜的蘋果肌,將她揪醒。
告知她中午吃“啃的雞”時,這個孩子就揉著臉蛋高興地跳了起來。
朱富貴搖搖頭,中餐固然偉大,但高糖高脂的垃圾食品,才是孩子們永恒的最愛啊!
朱富貴本來也想邀請莫白壹起用餐的,反正“啃的雞”也是自己的產業,花不了幾個錢。
不過莫白卻誠惶誠恐地拒絕了。
畢竟在他看來,能和萬歲爺同遊博物館已經是了不得的經歷了,壹道用餐實在是太大的恩典,實在是無功不受祿。
借口要去拜訪夏誌新夏大哥,莫白壹溜煙地跑了。
朱富貴壹家三口……
好吧,有壹個是拖油瓶。
壹行人步行大約壹公裏後,來到了富貴百貨大廈。
這是鳳都第壹棟“摩天大樓”,共有五層,高20米。
朱富貴不知道這是不是如今全世界最高的水泥樓房,但比起十幾年後的芝加哥保險公司大樓,富貴百貨大廈還是要矮不少的。
不過五層樓的房子,放在北美西部也算是壹個小奇觀了,給朱富貴漲了聊勝於無的文化值。
朱富貴考慮自己是不是應該控制壹下飲食,少點壹份薯條。
畢竟根據經驗,男人結婚之後總是會肉眼可見的變胖。
朱富貴雖然還沒有發福的趨勢,但防微杜漸總是好的。
伊凡娜抱著炸雞和可樂已經跑到了座位上面。
朱富貴剛剛簽好賬單,便聽到了她“啊呀”的叫聲。
只見小姑娘壹口咬在漢堡上,再張嘴時已經少了壹顆牙。
“嗯,差不多是該換牙了,這個時代女生發育得還真晚。”
朱富貴若無其事的點點頭,開始享用老鳳陽雞肉卷。
伊凡娜看著朱富貴,大眼睛紅彤彤的。
殷素素白了朱富貴壹眼,道:“她還只是個孩子呀,妳就不能溫柔壹點!”
說完便拿起手絹將伊凡娜換下來的牙齒包了起來。
“按照大明的習慣,要把這顆牙齒藏到床底下去。”朱富貴建議道。
“鷹!皇帝!”
就在這時候,壹個許久不見的人物出現在了朱富貴眼前。
這是原來雲霧部落的大阿嬤槭樹婆婆。
作為壹個老婆婆,槭樹婆婆既不會說漢話,也不習慣叫殷素素的漢語名字。
好在朱富貴本身就懂殷語,所以三人的交流並沒有問題。
反而是好不容易才學會漢語的伊凡娜兩眼壹抓瞎,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雖然好久不見,但槭樹婆婆看上去身子骨依然硬朗。
實際上,日子過得舒心的槭樹婆婆看上去似乎還年輕了壹些。
她穿著壹身花花綠綠的東北大花襖,梳了兩個羊角小辮,臉上和眉心還擦了胭脂,手裏拽著壹只椒鹽香酥手槍腿,已經嘬掉了壹般。
總之這個太婆婆真是時髦得不得了。
聊了壹會兒,朱富貴才知道槭樹婆婆今天是來博物館工作的。
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大明境內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壹個巴掌都數得過來。
所以朝廷也頒布了指令,給予年滿七十歲的大明公民每人每月20斤米面,壹尺布,壹桶油,以及德武通寶2枚。
所以作為目前大明的長壽記錄保持者,78歲的槭樹婆婆的晚年生活還是挺有保障的。
但她並不滿足於此,希望能做壹些有意義的事情。
由於治病方面沒有辦法和雄鳳山老前輩那樣放下架子,胡扯那些有的沒的,所以槭樹婆婆的醫療事業基本被大明皇家醫院壓縮掉了空間。
所以她在博物館找了壹份工作。
“那麽您具體是研究什麽的呢?”朱富貴問道。
“我主要是被人研究的。”槭樹婆婆理所當然地回答道。
原來,夏誌新這段時間正在著手編纂壹本《北美反人類種族滅絕匪幫惡行實錄》,而槭樹婆婆便是研究這段歷史的壹個重要活化石。
與此同時,她還負責在殷商文化館區向遊客們表演殷人的傳統舞蹈。
只不過穿著花棉襖,拿著紅手絹,朱富貴相當懷疑老太太其實是在跳二人轉。
反正現在東北還沒人,二人轉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殷人反向搶走也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對了,七色火焰即將燃起,在四年的輪回下,我們是否準備好了獻祭之物?”槭樹婆婆忽然向殷素素問道。
殷素素點點頭:“是的,老阿嬤,我準備用來自東方的絲綢和棉布,贈與七色的火焰。”
“妳們等等!”
朱富貴皺起眉頭,問道,“什麽是七色的火焰,妳們在談論什麽?”
“尊貴的皇帝陛下,您難道不知道我們原本是隸屬於蘇族部落聯盟——七色火焰會議的嗎?”
“朱哥哥,妳放心,我們既然已經加入了大明,自然就不再認同聯盟首領的領導了,不過這些年蘇族的各個部落都過得很艱苦,所以我準備在這壹次七色火焰會議上,以我個人的錢捐贈壹批棉布,以幫助他們度過寒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