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487章 往事不提真相呈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1

  “去制作魚肉泥,晚上吃魚肉餅,蛋白質、維生素、葉綠素、碳水化合物、脂肪、鹽,都要補充。”
  柳庭光見時候差不多,招呼大家去幹活。
  打旗語,安排工作,四十艘船做壹樣的飯菜。
  隊伍帶著食譜,各種海鮮搭配,李家莊子出品,怕海員們吃壹樣的東西吃膩味。
  航海中,不止生理健康,心理壹樣得保障。
  李家莊子的食譜能夠保證每壹頓飯菜不壹樣,只是海員們懶,連續吃兩天壹樣的沒關系。
  在長安的官員,以前冬天蔬菜少,天天吃壹樣的,白菜、蘿蔔,也能吃,還屬於好東西呢。
  後來有大棚蔬菜,價錢在可承受範圍之內,自己偶爾買點。
  不買的時候有按照品級,陛下給的壹部分、李家莊子給的壹部分。
  包括多放陳醋的變蛋拌豆腐、肉皮烀的幹豇豆鹹菜、不是很鹹的蝦油小菜、蔭幹的茄子片制作的炸茄盒、酸甜口的泡發幹蘿蔔條……
  哦,還有豆蟲,油炸和煎的都挺好吃。
  “別把器皿杵壞了,工匠的手真巧,回去我想以出海的功勞申請去李家莊子學半個月。”
  話多的官員用舂搗魚肉,為了防止汁濺出來,工匠在上面加壹個蓋子。
  準確地說是兩個蓋子,壹個大的蓋子蓋住舂,留個窟窿,杵能夠自由變換角度。
  在杵的地方還有壹個小蓋子,把大蓋子留的窟窿給擋住。
  舂的時候不往外崩,制作蒜泥可以、砸肉可以。
  “以前用它給稻谷脫殼,沒想到過加兩個蓋子,稻谷都飛出來了。”
  另壹個官員把現在的工具用途延伸。
  “稻谷用不上,我家在沒有李東主到來時,壹直舂,舂飛了,掃壹掃,簸壹簸,最後還是那樣。”
  從小幹過活兒的官員有自己的見解,若現在的工具有用,李家莊子早印在報紙上了。
  顯然船上的工匠擔心幹活的時候在船上留下不好清理的東西,臨時想個辦法。
  李家莊子的工匠聰明著呢,手藝更無須多說。
  “姚相知道李東主缺少工匠,專門培養,後送至李家莊子。”話多的官員說出他所掌握的秘密。
  “呸!”壹個聲音在他們背後響起,壹個工匠站在那裏。
  “姚崇想壓東主壹頭,當時姚崇相位話語權不夠大,被東主奪去,姚崇著急。
  後來總出事兒,沒有壹樣能比過東主,不得不放棄,養不起人了。
  姚崇給的工錢少,逼工匠琢磨新的東西,還不允許工匠出去交流。”
  工匠說出真實的情況,壹口壹個姚崇,沒有絲毫尊重。
  “妳咋知道?”話多的官員有壹點點生氣。
  “我就是當初被姚崇強迫過去的工匠,整個大工坊,官僚啊。
  壹天應該給十五錢的工錢和五錢的補貼,補貼用在食宿上。
  結果給咱們住的地方夏天悶熱、冬天冷,吃的東西……不提了,不提。”
  工匠說著擺擺手,蹲下看舂,盤算能否繼續改進。
  “妳現在呢?”從小幹活的官員想多了解。
  “如今壹家人住在莊子,只要符合操作規範,我隨便改東西和造新東西。
  東主說過,有沒有用先造出來,在想的方面不好用,萬壹於其他地方好用呢。
  東主不怕浪費材料,不浪費材料的工匠隨便能找到,唯手熟爾。
  技術是基礎,當主動去浪費材料時,是技術向藝術進發。”
  工匠說起自己的活兒,整個人變得神采飛揚,帶著壹絲驕傲。
  ……
  “我突然發現,世界上很多歷史上的建築和雕刻,真的沒什麽可驕傲的。”
  遊艇抵達復活節島,在海上打漁。
  李易看到島子上有人,用無人機看。
  此刻的島子上沒有石像,他突然醒悟,追逐別人所謂的偉大的東西,不如看看自己的。
  復活節島上的石像用的石頭密度小,根本沒有那麽重,而且雕刻得並不好。
  宣傳中總說這個島子的石像象征什麽、多麽不容易。
  看看自己的文明,萬裏長城夠不夠用?
  說蘇伊士運河幾次開鑿又幾回放棄,看看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可不僅僅是壹條人工河那麽簡單,它貫穿了好多個水系,水怎麽流的,每壹個位置要計算好了。
  由北向南流、從南至北流,最終皆歸海,就這個流域計算,世界上哪個運河敢出聲?
  當大航海時期無數人為敗血癥苦惱不已時,華夏遠洋船隊從來不因此糾結。
  李易突然間想開了,什麽這個文明那個雕像的,當我中華造不出來?
  中華就是壹次次因為氣候、外族入侵沈淪與崛起。
  那些不講道理的白皮膚的畜生滅掉多少個文明,怎麽就沒把中華文明給滅了?
  憑什麽就妳們優先?妳們有那個底蘊嗎?
  不就是兩百多年嘛!歷史長河中幾百年算個屁,看把妳們能的,妳們有不滅的傳承嗎?
  “李郎,他們長的和之前島子上看到的壹樣,還是女的說話管用。”
  永穆公主忽然發現自己的李郎跟換了個人似的,氣質不壹樣了。
  怎麽說呢,此刻的李郎負手站在那裏,濤浪根本無法讓其動搖,像巍峨的山,又如鋒利的劍。
  “是呀,我終於想通了,雕刻大的石像,其實是代表著燈塔,石像的眼睛用寶石,而本地沒有寶石。
  那麽寶石哪裏來的?交換,貿易。本地是個中轉站,發生了如海嘯、地震的、小冰河等災難才沒落。”
  李易想到了另壹種可能,石頭雕像眼睛放寶石,作用是為了讓人看到。
  而石像上的紅帽子,顏色有差異,叫外來的人能夠分辨。
  石像的表情莊重、肅穆,可以說是壹種禮儀。
  其他島子上的人和現在島子上的人長相差不多,理論上從東南亞開始發展,包括說是臺灣。
  這些個石像屬於國門,那邊的風和洋流太鬧心,只要從那裏過來,航線別偏離太大,便能夠看到石像。
  石像是燈塔、是表示壹個龐大族群的國門。
  因為從這裏開始,繼續向西,壹個個島子上但凡有人,就是這個族群的人。
  它不是孤立的,它跟後面和前面的都有貿易、交配聯系。
  石像全身,只留下上半身、甚至是腦袋,地震給震的呀。
  不然誰造壹個石像還要埋壹部分?無聊哇?
  李易笑了,他覺得自己揭開了歷史上的壹個迷題。
  不要神話,就是簡單的交流。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