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興霸天

歷史軍事

大唐,隴右道,涼州。
學堂內,李彥跪坐到蒲團上,將筆墨紙硯壹壹拿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九十壹章 大宋時期的李元芳?

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by 興霸天

2023-9-17 08:36

  快活林內。
  新的壹批開封府快班弓手趕到,將現場保護起來。
  快活林外。
  越來越多的圍觀者,從四面八方趕來。
  汴京同樣是百萬級人口,如今的世界第壹城,它的城市規模是比長安小的,人口不少分布在外城,可此時聽到消息,那洶湧而來的人流,有種人山人海的感覺,原本門庭冷落的各家鋪子頓時樂開了花,酒肆的掌櫃更是裝都不裝,滿臉笑容。
  而人壹多,膽子就大了起來,當確切的消息從快活林裏流傳出來,眾人頓時拍手叫好:“向黑子死得好!”
  “妳們不知道,這笑面虎磨牙吮血,多麽的惡毒,專挑官奴婢調教,不知死了多少,才養出了這些女飐,便是這般,快活林辦了不出半年,就死了三四個有名的了……”
  “府衙不管麽?”
  “他仗著太後撐腰啊,也沒人報官,對外說那些女飐拿了酬銀,回鄉婚配,誰又管的了?”
  “那有酬銀嗎?”
  “有個屁,向黑子賺得盆滿缽滿,那些女飐賣命相撲,到頭來窮得連女紅都買不起,這消息才透出來的,後來那爆料的人也沒了,不知死活!”
  “嘖嘖嘖,敲骨吸髓啊!”
  李彥和林三旁聽。
  林三想到自己曾經那麽喜歡的“賽貌多”,居然是假賽不說,還有這等悲慘的遭遇,頓時咬牙切齒地道:“真是死有余辜!”
  李彥則知道這些話不能盡信,但繼續聆聽下去,從別人的口中又提取出不少重要的消息:“這案子會查下去麽?死的是向三黑子,照我說,管他是怎麽死的呢!”
  “事情鬧得這麽大,兇手肯定是要抓的,不過現在的知府範龍圖為官清正,不見得理會太後施壓……”
  “這就不懂了吧,太後支持舊黨,範龍圖是舊黨,怎的不理會?”
  “怎麽又換知府了,這些年知府換來換去……”
  “甭管知府是誰,斷案的都是判官和推官,那冷面判官公孫昭,原是皇城司的勾押官,屢破大案呢,因功入開封府,此次有他出面,兇手怕是難逃嘍!”
  “公孫判官是好官,妳們覺得他幾日能破案?”
  “開盤!開盤!”
  ……
  李彥聽得津津有味。
  林元景很少在家裏談論朝中之事,或者說他也確實不清楚官場上許多彎彎繞繞,這些特別能侃的老汴京,都比堂堂七品官熟悉官場的變化,雖然看不清深層次的較量,但有些抱怨是很能反應時局的。
  比如開封府知府的變換。
  開封府尹不常設,真正管事的是包拯的那種權知開封府事,以待制(從四品)或少卿(正六品)以上的文臣差充,他們就相當於開封府知府。
  沒有真正府尹倒也罷了,關鍵是這個職位換得太頻繁,北宋146年間,開封府知府有183任長官,後人統計,任職時間不足壹年的共有127任,任職時間超過壹年的有56任,任職時間超過2年的有6任,任職時間超過3年的只有5任。
  正常來說,壹個官員的任職應該是3到4年,開封府知府倒好,滿足這個的就5任,最誇張的正是接下來的宋徽宗前期,從1101年到1105年,五年間換了15任開封府知府,平均壹年換3個……
  而不同的臣子辦事方法肯定不壹樣,就比如包拯之後,是歐陽修以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事,兩人作風恰恰相反,包拯是“以威嚴禦下,名震都邑”,歐陽修是“壹切循理,不事風采,京師亦治”,因此有“包嚴歐寬”的說法。
  包拯、歐陽修這種倒也罷了,其他知府能否在短短的任職期間派上作用,就要打壹個大大的問號,包括如今的開封府長官,趙佶剛剛登基時換上來,以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的範純禮。
  此人的父親是文正公範仲淹,兄長是哲宗朝的布衣宰相範純仁,接下來也會升任宰相,為官清正,但在開封府知府的位置上,也沒幹啥事,無過就是功。
  而百姓口中的另壹位關鍵人物,則是原先任職皇城司,今為開封府判官的公孫昭。
  內衛出場時,李彥就拿皇城司做過比較,因為這是中國正史上第壹個有記載的獨立情報機構,不受三衙監管,直屬於皇權。
  這個特務組織,最初是趙匡胤拿來監察軍隊輿情的,後來歷朝發展,到了南宋高宗朝,特務職能被發揮到極致,“察事之卒,布滿京城,小涉譏議,即捕治,中以深文。”
  當時李彥看到這壹句時,不乏惡意地猜想,其他時期議論官家寵幸妃子無所謂,完顏構被嚇成太監了,百姓還非議的話,他的自尊心就受不了了。
  不過由於皇城司的具體人員並沒有多少記載,甚至期間還壹度因禁止賭博酗酒,導致官額不足,無人應召,所以後世的名聲,遠不如錦衣衛大。
  從百姓的議論中,皇城司在這個階段也不太行,那公孫昭屬於跳出火坑,前途大有可期,而此人的斷案之能也是有口皆碑。
  所以賭博開盤後,並沒有破不了這個選項,賭的是幾天能破。
  林三看著那邊熱火朝天的開盤,倒沒有手癢癢,只是嘆了口氣:“殺這向三黑子的,應是義士,不該被抓……”
  李彥搖頭:“哪怕向主事如眾人口中所傳,是個死有余辜的惡賊,殺他的也不見就是好人,只能說這件事情,伸張了壹時的正義。”
  林三嘟囔了壹句:“那也很好了,憑什麽向三黑子為惡時,開封府沒人理會,他壹死,冷面判官都出動了……”
  李彥知道當朝廷無能時,百姓就會愈發渴望這種結果正義,因為程序正義根本保證不了,貪官汙吏橫行,不管百姓死活,老百姓還不能自救麽?
  所以梁山泊哪怕程序很不正義,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追求的至少是結果正義,要改變世道,結果聚齊人手,就接受招安。
  當然裏面許多人本來就是這個想法,甚至原著裏最初提出招安壹詞的,不是宋江,而是武松。
  替天行道,原來是替天子行道,天授皇權,似乎還挺合理……
  不過對於壹群本來就是由大部分地痞流氓,惡霸匪賊組成的強盜來說,格局也就這樣了。
  正想著呢,前方的人突然激動起來:“出來了!出來了!”
  之前被困在快活林裏的人,排成壹條長隊,在捕快的虎視下,魚貫而出。
  李彥壹眼就看到,那應該就是公孫昭的綠袍官員,冰石壹樣的臉頰緊繃著,眼神掃視每個人,鼻子則輕輕嗅動,不時拉出幾個人來。
  林三踮起腳,也看到這壹幕,奇怪地道:“他在做什麽?”
  李彥道:“應該是在聞血腥味或者掩蓋血腥味的香料味,看來兇手行兇時造成了很大的出血量,就算換了衣服,嗅覺敏銳的人還是能嗅到氣味的。”
  林三哇了壹聲:“二郎,妳這是怎麽知道的?”
  李彥笑道:“猜的唄,別盲目相信,我也許猜錯了,兇手在現場留下別的氣味也說不定,只不過出血量大是可能性最高的壹種情況。”
  林三還要再說,李彥開口道:“張禁軍他們出來了。”
  之前壹起吃飯的京營禁軍確實排隊出現,然後公孫昭打量了為首的張環壹眼,就揮了揮手,讓捕快將之拽到壹旁,倒是陳五幾人被放了出來。
  發現李彥站在吃瓜群眾裏面,十分醒目,他們立刻往這邊跑來:“公子!”
  李彥問道:“張四郎怎麽了?那開封府的官員為何扣他?”
  陳五嘆了口氣:“不知道啊,不過有公孫判官在,倒是不怕汙蔑了張哥兒,只是我們歸營後,要吃壹通掛落……”
  李彥又問:“聽說遇害的是向主事,他是怎麽死的?屍體在什麽地方發現的?”
  陳五縮了縮脖子,壓低聲音道:“聽說就在高臺上,慘叫聲突然傳來,女飐都嚇壞了……死得特別慘,胸膛都被破開了,腸子全掉出來……”
  李彥道:“開膛破肚,那是出血而亡?”
  陳五哆嗦著道:“不,聽說是被自己的腸子勒死的,我們都沒聽過這死法,太可怕了……”
  李彥目光微動:“看來屠夫的生意要受影響了。”
  話音剛落,捕快對著圍觀人群喝道:“肉販屠夫出列!公孫判官要妳們協助查案,提供線索者,重重有賞!”
  人群裏騷動了片刻,幾個五大三粗的漢子還真的出列,被捕快帶了進去。
  林三見了有些詫異:“這些人就願意出來?”
  陳五解釋道:“公孫判官是皇城司出身,卻又與其他皇城司的人不同,用了線人後都踐行許諾,大夥兒都是信他的。”
  另壹位禁衛的語氣裏也帶著敬意:“他年少成名,武藝高強,不畏權貴,辦案起來沒日沒夜的辛勞,不僅是開封府歷任知府倚重,我等軍營禁軍也都有所耳聞,十分佩服!”
  李彥眉頭揚起,看著公孫昭帶著幾名屠夫,雷厲風行地返回案發現場,感覺有些古怪,又有些嘆息:“如此作為的,都是好官啊,可惜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