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興霸天

歷史軍事

大唐,隴右道,涼州。
學堂內,李彥跪坐到蒲團上,將筆墨紙硯壹壹拿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百七十九章 鹹魚太上皇的壹天

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by 興霸天

2023-9-17 08:38

  “臣媳向母後請安!”“孫兒向皇祖母請安!”
  “妳有孕在身,真的不必天天來行禮,讓太子來就行了……祖母抱!”
  眼見皇後李清照牽著太子的小手進來,太後李氏先是對兒媳噓寒問暖了壹番,然後歡喜地抱住孫子。
  發現太子安安靜靜地坐在懷裏,她更是對著孩子的小臉蛋親了又親。
  李清照嘴角微揚:“這娃娃機靈著呢,幾位先生都對他頭疼得很,也就是每每上他父皇的課時,才最老實。”
  太子眨巴眨巴眼睛,十分乖巧。
  相比起其他皇室的鬥爭,如今大燕皇家的氣氛無疑是極好的,天子登基後就敕封皇後和太子。
  雖然自從這位被封為世子後,就註定是太子,畢竟嫡長子正位東宮最是能穩定人心,但在臣子看來,依舊太早了些。
  因為小孩子容易夭折。
  壹般至少到三歲,大部分到了五歲才穩定,而趙宋那些皇子十幾歲都不踏實,夭折得那些官家嗷嗷大哭,歷史上唯壹子孫滿堂的讓金人笑了。
  不過李彥對於兒子的體質信心十足,登基當天,回宮之後,就尊林元景為太上皇,李氏為太上皇後,封李清照為皇後,世子為太子。
  群臣自然不敢反對,漸漸的也發現這位確實健康得很,那遠比同齡人壯實的身體,似乎只有公孫大夫口中的那位相州農家子可以媲美,不用擔心因病早夭。
  如今皇後又有了身孕,顯然要為皇室單薄的人口開枝散葉,更是大好事,但依舊常常有臣子上書,勸諫選妃。
  對於臣子催促後宮事宜,太後李氏表示情緒穩定,她當年催個婚都千難萬難,妳們還想要選後妃?省省力氣吧……
  只要有皇後,皇後生下了嫡子,有沒有後妃,對於國本倒是沒有影響,前面也有例子。
  但恰恰是那個例子,令人較為擔憂。
  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和文獻皇後獨孤伽羅。
  獨孤伽羅爭氣,為楊堅生了五子五女,還有強橫家世背景輔助,獨霸後宮,極為強勢,卻因個人喜惡,力勸楊堅廢了嫡長子楊勇,讓楊廣登基繼位,最後天下民不聊生,大隋二世而亡。
  這也是獨孤伽羅最大的黑點,遭後世批判,“擅寵移嫡,傾覆宗社”。
  雖然楊廣在當皇子時,表現得恭謙溫良,不能未蔔先知,但廢長立幼確實是她的力主,如果讓楊勇繼位,頂多就是個平庸的皇子,隋朝那麽雄厚的家業,還真的不會亡,獨孤伽羅不背鍋誰背鍋呢?
  有此前車之鑒,大燕又如此強勢,群臣還真的怕重蹈隋朝急轉直下的覆轍。
  皇後李清照很賢惠,家族勢力也早在成婚前被定為惡霸鬥得敗落,但臣子要預防的就是極端的情況發生,所以還是勸諫陛下納妃。
  看壹看外面的美女吧,多點選擇不好麽?
  同時也在全力教導太子,各種課程安排上了。
  此時太後李氏就好奇地道:“妳喜歡哪位先生的課?”
  太子毫不遲疑地道:“我喜歡父皇和母後給我上課!”
  李氏大樂:“妳真是小機靈,盡說好話!”
  太子道:“父皇懂的最多,母後說的最動聽,其他先生比不上他們。”
  這認真的童言,逗得兩位天下間最尊貴的女人笑容滿面,腳步聲傳來,林元景走了進來,也微笑道:“什麽事情這麽高興?來,到皇爺爺這裏來!”
  太子離開李氏懷抱,來到林元景面前,被他壹把抱起,在懷裏掂了掂:“好!長得又高又壯,將來好好習武,哈哈!”
  李氏見這位壹身便服,就有些不順眼,輕輕哼了哼。
  李清照起身請安,也暗暗奇怪,太上皇為什麽穿得這成這樣。
  林元景看著妻子的臉色,有些訕訕,將太子放下來,揉了揉孫子的頭:“聽妳爹娘的話,好好學!”
  太子哦了壹聲,看著爺爺出去,跑到奶奶面前問道:“皇祖母,祖父這是去練槍麽?”
  李氏頓了頓:“閑不住,去太仆寺看馬了……”
  李清照明白了,不是去太仆寺,恐怕是去賽馬場了,暗暗道:“聽說那裏已是人潮洶湧,熱鬧非凡,沒想到太上皇都便服出門,去看賽馬……”
  自從李彥登基稱帝,朝廷機構越來越完善,自六部之後,九寺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不過名字還是那些名字,但職能又有不同。
  如登基大典與禮部壹起忙前忙後的太常寺,後續就專門負責皇族宗廟禮儀,禮部則專註於科舉與尋常禮儀。
  如宗正寺,管理天子宗族事務;
  如光祿寺,管理膳食帳幕,審核宮中開銷;
  如大理寺,復審刑部與禦史臺所經手的刑獄案件;
  如衛尉寺,管理禁衛事宜;
  如鴻臚寺,管理佛道宗教事務;
  如司農寺,管理農業生產,肥料農具創新;
  如太府寺,管理商務貿易,成立商會監督;
  最後的太仆寺,就是管理馬政。
  九寺的職權其實與六部重合得很多,所以歷史上的九寺,最後大部分都是形同虛設,並入到六部之中。
  而現在燕廷的九寺,更像是九個專項部門,他們的工作沒有其他部門那麽龐雜,極為專壹,所選的也是專項人才。
  比如朝野上下都知道,陛下現階段就極為重視馬政。
  宋朝馬政拉胯,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畢竟偌大的中原王朝,號稱百萬大軍,到了最後只有壹萬騎兵,其中還以西夏邊境歸順過來的蕃人為主,簡直是壹個笑話。
  但後世所熟知的原因是,沒有適宜的養馬地,這顯然過於片面。
  中原地域遼闊,幅員萬裏,宋朝的疆域面積確實遠遠比不上唐朝,但核心地區丟失的就是燕雲和河西四郡,這兩塊確實是上佳的養馬地,可就算沒了這兩片區域,也不至於偌大的中國,就養不出馬來。
  在趙匡胤重視馬政時,南方地區的浙江、福建、江西等地,都建立了養馬場,比不上那些最優質的馬場,但花費了心血,也不輸太多,宋初各地就培育出許多質量上佳的馬匹。
  由此可見,地理位置對於北宋馬政有影響,但絕不是關鍵因素。
  而制度方面,趙匡胤也建立了壹套十分完備的馬政制度,設有太仆寺、群牧司、茶馬司等機構,進行統壹化的管理。
  太仆寺掌管皇室所用馬匹,群牧司掌管馬匹的飼養以及地方的調用,茶馬司管理馬市,再對生病及年邁的老馬加以處理。
  從數據上面看,趙匡胤趙光義兩朝,是北宋牧監的蓬勃發展期,到了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全國牧監在數量和規模上已冠絕北宋壹朝,牧地的面積和馬匹的數量相當可觀。
  既然冠絕,那麽接下來就是壹路下滑,“官馬不昌”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天災因素,有利益糾葛,有農牧爭地,有財政危機,有澶淵之盟後和平到來的短視,方方面面的復雜因素,構成了“廢監”。
  任何制度建設起來困難,想要荒廢那可太簡單了,而馬政不佳,年馬匹量跟不上,北宋官員又提出了“以步制騎”的想法。
  這種轉為防禦的逃避法子壹出,必然是惡性循環,徹底讓北宋的馬政完蛋,在宋神宗時期,北宋尚且有十萬匹馬左右,雖然質量良莠不齊,但終究有那個數,到了徽宗朝,戰馬數目壹千八百匹,其實就是全靠從國外買,自己根本不養了……
  本來就沒有燕雲十六州這個戰略屏障,還如此荒廢騎兵,也難怪金軍殺進來時縱橫馳騁,在偌大的中原王朝如入無人之境。
  這個世界中,馬政也是大燕接手前宋的最大爛攤子,之前遼東戰役裏面,燕軍缺乏輕騎兵的弊端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全靠重甲兵卒和重甲騎兵給力撐著。
  但想要徹底覆滅金國,這點就必須改。
  不指望燕人騎兵壹躍超過金人騎兵,卻不能坐視被大幅度趕超,成為對方瘋狂針對的弱項。
  所以在太仆寺成為如今九寺裏面人才雲集,最炙手可熱的部門後,唐朝的壹門運動又被撿了起來,朝廷大力推行。
  馳逐。
  又叫“走馬”,最熟悉的自然是賽馬,是馬球的附帶項目。
  目前舉行大規模的馬球比賽還辦不到,小規模的賽馬,恰好宋人賭性太重,如今燕廷改善了不少社會風氣,唯獨在賭博上面犯了難。
  畢竟這玩意想要完全禁止是不現實的,放任自如也不行,所以朝廷就加以嘗試,目前還成立了壹個馳逐商會,受太府寺管理。
  而林元景帶著禁衛,騎著馬兒出了宮,再從東門出城,行了二十多裏路,前方壹座巨大的場地映入眼簾。
  不僅是賽馬場,還有圍繞著場地的酒樓、店鋪、勾欄,儼然是壹座瓦市的模樣,只是正中場地傳來的沖天聲浪,又不是任何瓦市所能比擬的。
  太上皇倒也不急,靜靜等待片刻,才從側門走了進去。
  迎面壹股熱浪撲面而來,狂熱的人潮聲瞬間淹沒私人的對話空間。
  賽馬場到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