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初唐(大唐技師)

揚鑣

歷史軍事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如果身邊沒有突厥人,李牧會很開心能看到如此壯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694章 死諫

逍遙初唐(大唐技師) by 揚鑣

2020-12-10 21:47

  長孫無忌顫栗,以頭杵地,悲聲道:“臣不敢,只求陛下三思!”
  李世民寒著壹張臉,註視著長孫無忌,過了壹會,他呼出壹口氣,對高公公道:“宣李靖、李績,牛進達……”停頓了壹下,又道:“……河間郡王,江夏郡王來見朕。”
  長孫無忌駭然擡起頭,已嚇得說不出話來。去年年初攻打突厥之時,李世民都沒用到這樣的陣勢,他現在宣召這些人來,足見其主意已定。
  長孫無忌抿住嘴巴,不再哀告,黯然低下了頭。高公公也不敢再拖延,應了聲諾,便轉身去傳旨去了。
  院子裏只剩下了四個人,李牧束手站在旁邊,長孫無忌跪在李世民面前,李世民註視著他,而長孫皇後則壹直在喝粥,仿佛對旁邊發生的事情沒有感知,竟連眼神都不曾動壹下。
  李牧不禁佩服,要說好演員,還得是長孫皇後這樣的。這等演技,任誰也看不出破綻啊!
  “輔機,這壹次妳令我非常失望。”李世民緩緩開口,道:“朕念在昔日情分,再給妳壹次機會。朕命妳做主審官,連同大理寺,刑部,禦史臺三司,共審此案。限期兩日,給朕壹個答復。”
  停頓了壹下,李世民又道:“朕以性命相托,若妳審還不明白,便告老吧,朕允了。”
  聽到這話,長孫無忌就像掉進冰窟窿了似的,渾身上下都涼透了。他才三十三歲,正是壯年,談什麽告老?李世民這話,分明是在告訴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按我的意思辦,妳就給我滾!
  長孫無忌看向妹妹,卻沒有得到壹絲的回應,眼中的神采越發的暗淡。
  “臣明白了。”
  艱難地說出四個字,長孫無忌緩緩起身,轉身向外走。李牧偷偷對李世民豎了個大拇指,也要跟著出去,被李世民給叫住了。
  “李牧小子,朕有話問妳。”
  李牧只好站住,看著長孫無忌走出院外,才壓低聲音道:“陛下,臣還有事要做呢,您有啥事等會不成麽?”
  李世民把供詞翻過來,問道:“這供詞是真的麽?”
  李牧正色道:“陛下,當時審訊的時候,高公公全程在場,您若不信,可問高公公,他斷然不敢騙您吧?”
  李世民翻了壹下,找出王誌那壹份供詞,指著其中壹行,道:“他說有壹個刺客是來自燕王府,也屬實了?”
  李牧點點頭,沒有說話。
  李世民攥緊了拳頭,罵道:“好個逆子!好壹個逆子!”他擡頭看向李牧,道:“妳如何處置?”
  “呃……”李牧心知,肯定瞞不過李世民,猶豫了壹下,實話實說了。他的做法多少有些不客氣,當著李世民的面說出來,也有些尷尬,說完了咧嘴道:“陛下,臣也是被逼無奈啊,您說上次的事兒,臣也沒做錯什麽。處置燕王,也是陛下您的決定。燕王卻派刺客來殺臣,這……俗話說得好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燕王畢竟還不是皇帝啊,臣琢磨著,他應當是沒權力讓臣死——”
  當著長孫皇後的面,說這話,李牧可真是壞的冒煙了。燕王雖是皇子,但嫡庶有別,除非他造反,否則皇位怎麽也不會輪到他的身上,李牧故意這樣說,就是為了撩撥長孫皇後的敏感神經。
  果然,李牧提到這個茬的時候,壹直小口吃粥的長孫皇後美眸流轉,微不可察地瞥了李世民壹眼,像是在留意他的表情似的。
  李世民心裏壹激靈,趕忙道:“說什麽胡話!燕王乃庶子,又屢教不改,朕正要罰他!李牧,妳做得沒錯,是該給他壹點教訓了。”
  李世民思忖了壹會兒,道:“燕王年紀也不小了,既然他在長安待著不消停,就早點去封地吧。”李世民詢問長孫皇後,道:“皇後以為如何?”
  長孫皇後心知李世民還是不忍處置兒子,讓他去封地,等於是變相把罪給免了,她心中有些不快,沒有回答,而是看向了行刺時間的“受害者”李牧,問道:“妳覺得如何?”
  李牧低眉順目道:“臣覺得陛下十分之英明。”
  長孫皇後哼了壹聲,道:“妳們君臣都覺得妥帖,我也沒什麽好說了,不知陛下打算把他封在何處?”
  “揚……”
  剛出來壹個字,長孫皇後便豎起了眉頭,道:“揚州魚米之鄉,富庶非常,陛下打算把壹個犯了錯的皇子,封在這等去處麽?”
  “呃……”李世民被噎了壹下,有點不知說什麽好了。
  其實李佑的年紀,遠沒到要分封的時候。通常皇子要在成年之後,才會被去封國。而被重視的皇子,通常都是遙領,稱之為“不之官”,享有封地的收益,卻不用去履行治理的義務。歷史上李泰就曾多次加封,封地高達二十二州,卻特許‘不之官’,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殊優待,才讓他有了爭奪皇位的心思。
  李佑的母妃,貴為四貴妃之壹。按道理來說,他也應該享有‘不之官’的待遇。提前分封,已經是很嚴重的懲罰了。李世民便想給他多少找補壹點,封壹個好去處,也讓他未來的生活優渥壹些。
  但長孫皇後不許,他也沒辦法,抿了抿嘴,道:“那皇後來決斷,皇後覺得哪裏合適?”
  長孫皇後怎肯做這樣得罪人的事情,眼眸壹轉,把皮球丟給了李牧,道:“李牧,妳覺得哪裏合適?”
  李牧心道,好嘛,妳們倆都當好人,壞人讓我幹?好去處,皇後不樂意,壞去處,擺明了李世民不會高興。李牧琢磨半天,也沒個頭緒。主要是他來到長安就沒離開過,也不知道哪兒好哪兒不好啊!
  李牧雖然對唐朝的歷史不甚了解,但他看過《貞觀長歌》啊。電視劇裏面李佑是被封為齊王,貞觀十七年在齊州造反。既然想不到好去處,得嘞,咱還是尊重歷史吧。
  主意已定,李牧清了下嗓子,道:“陛下,臣以為齊州很不錯。”
  李世民耷拉著眼皮瞅著李牧,沒好氣道:“別以為朕不知道妳那點小心思,竇娥死在齊州,妳小子還真是小心眼!”
  李牧楞了壹下,他還真沒想到這個茬,他把竇娥冤改成齊州,完全是為了惡心山東士族,只好苦笑道:“陛下,真是巧合,要不臣還是不說了,陛下您定吧。”
  李世民倒是想自己定,但看長孫皇後的臉色,恐怕他也定不了。齊州雖比不了揚州,但也算是富庶之地,總比發配到瓊州好,嘆了口氣,問長孫皇後,道:“齊州,皇後覺得可以麽?”
  長孫皇後看了看李牧,又看了看李世民,緩緩點頭,道:“李牧考慮得周到,齊州可以。”
  這叫什麽話呀!李牧滿臉無奈,長孫皇後這麽說,等於是坐實了他是故意的。有心想解釋幾句,尋思壹下還是什麽也沒說,解釋和不解釋,有什麽意義呢?反正李佑肯定是恨死他了。
  定下來了,李世民叫過來壹個高公公帶過來的小太監,讓他去傳旨。改封燕王李佑為齊王,任齊州都督,同州刺史,督齊、青、萊、密四洲軍事,令他拜別母妃,即刻就番,不得拖延。
  這都是皇子赴藩的應有之義,長孫皇後也沒有提出什麽意見。督四洲軍事,已經是降格了,按道理來說,母妃貴為四妃之壹,至少也是督周邊八洲軍事,這樣才不會有人掣肘,僅僅四洲,比普通皇子也稍有不如。
  旨意傳出,朝野又是嘩然。在這個敏感的時節,忽然出現這麽壹檔子事兒,所有人都不明白是為什麽。很快,又有消息傳開。刺客中有壹人是燕王府的刀槍教頭,逐鹿侯查明之後,把人剁碎了裝在匣子裏送到了燕王府,嚇得燕王尿了褲子。緊接著就藩的旨意就來了,很難讓人不把這兩件事聯想起來。
  李佑與李牧的過節,朝野上下都心知肚明。李佑派人摻壹腳,眾人不覺驚奇。但因為這事兒被迫提前就藩,卻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由此也可見,皇帝的決心有多大,就連自己的兒子牽扯其中,都要如此重罰。
  壹波未平壹波又起,就在李佑就藩的消息還在議論的時候,傍晚又傳出消息。皇帝宣見李靖為首的五名大將,授調兵虎符。牛進達與李道宗二人已經離開長安,在京畿之地聚攏府兵,做什麽,可想而知。
  事情到了這壹步,所有人都不再心存幻想了。種種跡象表明,李世民的屠刀已經揚起,就看誰是頭壹個刀下亡魂了!
  ……
  河邊搭了個巨大的軍帳,暫時充當了刑部大堂。年初的壹項調動,李道宗改任了宗正寺卿,刑部尚書之位由張亮接任。鄖國公張亮,此人也是日後淩煙閣中人之壹,原為李密部下,曾在李績麾下為將,隨李績壹同降唐。得房玄齡、李績推薦加入秦王府,為李世民謀劃了很多事情。李世民即位後,封他為右衛將軍,長平郡公,年初進封鄅國公,接棒李道宗做了刑部尚書。
  此舉算是李世民削減宗藩勢力的壹項舉措,李道宗離開刑部之後,六部之中再無皇族中人了。
  大理寺卿張蘊古,此人在歷史上也是個有名有姓之輩,他的主要事跡,便是遭到權萬紀誣告,被李世民誤殺了。現在歷史出現了變化,權萬紀作為李佑的長史,跟著李佑提前去就藩了,他也就保住了命。
  禦史大夫魏征,再加上主審官長孫無忌,四人坐在案頭後面,齊刷刷的愁眉不展。
  刺客他們已經見過了壹遍,問也沒問出什麽新鮮的。六個活口,似乎已經知道自己必死了,也沒什麽求饒之舉,對李牧破口大罵,絕口不承認是刺殺皇帝,只道是刺殺李牧,壹人做事壹人當,只求不要牽扯宗族。
  供詞與李牧那份沒有什麽區別,在這裏頭做文章也不好做。而且李世民已經把意思表達清楚了,他要的不是這個結果,而長孫無忌的職責,是貫徹李世民的意誌。
  最後壹個犯人被帶下去,長孫無忌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看向左側的魏征,道:“魏公有何話說麽?”剛剛審問的時候,魏征壹句話也沒說,所以長孫無忌先問他的意見。
  魏征繃著壹張臉,道:“有何話說?沒有話說!昏君想要什麽結果,就給他什麽結果,殺吧!殺吧!逼得狼煙四起,天下大亂,他就安逸了!”
  長孫無忌皺眉道:“魏公此言荒謬,刺客屬實,陛下受傷也屬實!按律法治罪,有何錯處?陛下仁慈,或許會赦免壹些人,但妳也不能說陛下就錯了吧?若陛下不嚴懲,那豈不是告訴天下人,刺殺皇帝不成抵賴即可,魏公是這個意思麽?”
  魏征啞口無言,憤憤道:“妳明知我不是此意,何必咬文嚼字!我只是,只是為那些無辜的人……唉!”
  長孫無忌又看向張亮,道:“刑部有何意見?”
  張亮是李世民壹手提拔,自然是唯李世民的意誌為準繩,聞言便道:“法不容情,大唐律中寫得清楚,行刺皇帝如同謀反,夷三族,我以為陛下處置,並無錯處。”
  “妳……”魏征張了張嘴,又不知道說什麽好,嘆了口氣。
  長孫無忌又看向張蘊古,道:“大理寺有什麽意見麽?”
  “按大唐律,是沒有什麽錯處,可是法理不外人情,我剛剛計算了壹下,若真按照夷三族的標準執行,約莫牽扯六萬余人,這……歷朝歷代,也未有啊!”
  魏征聽了,立刻接話道:“六萬余性命,陛下怎忍心?不行,我要去見陛下!若不能勸陛下回心轉意,我就壹頭撞死在他面前!”
  長孫無忌嘆道:“現在不是沖動的時候,妳越是這樣,便越會激怒陛下……”
  話音未落,壹個校尉匆忙跑進來,長孫無忌皺眉道:“慌慌張張做什麽?”
  “國舅容稟,出事了!程將軍命我來報,逐鹿侯利刃加頸,正在陛下面前死諫,求陛下回心轉意,聲稱若陛下不肯,他便死在陛下面前,省得目睹生靈塗炭,明君變昏君!”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