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歷史軍事

“父親!!!”
五更天、漆黑的月空下,秋日紫禁城中、壹聲悲戚的喊聲出現,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五十六章 北定河套、南平舊港

家兄朱由校 by 北城二千

2023-11-19 16:12

  “這些東西還有誰知道……”
  “只有殿下、復套經略孫傳庭、總兵曹文詔,以及臣知道。”
  天啟五年二月初二,當寫滿壹箱子走私記錄的文冊放到朱由校的面前,他的臉色可以說陰沈的能滴水。
  在養心殿內跪著的陸文昭心中也不停地打鼓,而坐在榻上的朱由校,表情更是陰晴不定。
  壹箱文冊中他只看了壹小部分,但就是這壹小部份,就足以讓他臉色如此難看。
  自從當年繼位之夜,他被朱由檢說了天子應該不喜怒於面後,他臉色難看的次數屈指可數。
  但就眼下來說、如果他連面對這種事情都能忍住表情,那他就不是朱由校,而是朱元璋了……
  “這件事情……”深呼吸平復了心情後,朱由校眼神閃爍,似乎在思考要怎麽做。
  不怪他優柔寡斷,而是這箱子牽扯的人太多了。
  從隆慶七年到萬歷四十壹年,整整四十壹年半的記錄,牽扯的不僅僅是所謂的晉商十大家,還有的是這四十壹年半過往山西、陜西任職的大量官員。
  他們之中,有的已經是京中重臣,有的已經乞休歸家,還有的已經亡故……
  而這僅僅是冰山壹角,整個箱子內的文冊,所牽扯的文武官員數量足足不下千人。
  這還只是有名有姓的官員,除了官員外,還有參與的胥吏。
  上千官員涉及走私問題,這數量占據了大明官場百分之壹的比例。
  如果加上胥吏,還有官員們的家眷,恐怕所牽連者不下十萬。
  十萬人……這是怎樣的概念?
  即便是當初的洪武三大案,所牽連的人加起來,也不過就是五六萬人罷了。
  這五六萬人裏面,為官者也不過千余人,但他們大部分都是在元朝時期就為官開始貪汙的存在。
  三大案可以說是清洗前朝勢力和本朝跋扈的勛貴,威懾本朝文臣。
  但現在朱由校要面對的不壹樣,這上千貪官汙吏,近十萬家眷胥吏都是大明養出來的毒蟲。
  他們趴在大明背上吸血,吸走了整整三代皇帝,而這只是冰山壹角。
  這上千官員之中,哪怕只有三分之壹的人在朝中為官,但所牽連的勢力,依舊讓人不可小覷。
  朱由校必須想要壹個穩妥而又穩住諸黨的手段和辦法,才能名正言順的對這群人開刀……
  “燕山學子中,第壹批且年滿二十的學子有多少人?”
  朱由校對陸文昭詢問,但眼睛卻壹直看著放在壹旁的箱子。
  “大約……兩千余人……”
  陸文昭沈吟著說出了年滿二十的學子數量,而朱由校聽到後卻並沒有下達什麽指令,而像是在發呆壹般的放空。
  此刻的整個養心殿裏,只有陸文昭和朱由校,便是魏忠賢等人都被趕了出去。
  他們穿著大裘站在乾清宮門口,手裏捧著壹個個小的暖手爐,望著那紅墻白雪琉璃瓦,各自都在算計。
  就權勢來說,此刻五大太監中,權勢最大的無疑是魏忠賢。
  他手下的閹黨文臣,占據了朝中文官數量的五分之二,而東林獨占五分之壹,齊王黨獨占五分之壹,無黨派和小黨派獨占五分之壹。
  也就是說、在朝堂上,他的話語是比較重要的,而在眼下齊王黨中立的局面中,他對東林可以說是窮追猛打。
  自元宵以來,不過半個月時間,東林又陸陸續續被他誣陷、陷害,導致數十人出走,並且大多都是京官。
  現在的東林,只剩下寥寥百余人在朝中了,只要繼續打擊下去,閹黨的勢力就會……
  想到這裏,魏忠賢不免有些飄飄然,而他也趁機看了壹眼王承恩、曹化淳和劉若愚三人。
  司禮監五大太監的數量有些多了,魏忠賢總覺得該變變了,只是他有些畏懼朱由檢,壹時間也是舉棋不定。
  自然、他那不懷好意的眼神,被曹化淳看了個清清楚楚。
  朱由檢喜歡留曹化淳在京城是有原因的,曹化淳比王承恩多了心眼和手段,內廷這種爾虞我詐中,只要有了支持,他反而如魚得水。
  瞥到魏忠賢的眼神,曹化淳在內心輕嗤。
  在他看來、魏忠賢不過是壹條可以隨意拋棄的狗罷了,不是被閹黨拋棄,就是被皇帝拋棄。
  相比較他,曹化淳和王承恩兩人顯得更為重要。
  禦馬監那麽龐大的壹個財政機構,曹化淳負責皇店,王承恩負責官場,這兩地方的重要性,比戶部加工部都大。
  魏忠賢需要上面拉,下面捧,而他們倆要說真的論實權,只需要朱由檢拉他們就足夠了,下面的人再怎麽樣都和他們無關。
  五大太監實際真的要細分,也就是三個派系罷了。
  魏忠賢、王體乾壹派,曹化淳、王承恩壹派,而劉若愚不偏不倚,他就好像壹個朱由校安排在雙方中間的調停者。
  這也是為什麽隨著魏忠賢野心越來越大,曹化淳卻沒有出手收拾他的原因。
  第壹是沒有必要,第二他不想讓皇帝認為自己有了齊王的支持就可以囂張跋扈。
  魏忠賢雖然可以隨時拋棄,但畢竟是皇帝的人,而他曹化淳……
  想到這裏、曹化淳掃視了壹眼乾清宮,而乾清宮內,沈吟許久的朱由校也終於開了口:
  “先等弟弟回來,他沒有說何時回來嗎?”
  “殿下說、準備先前往嘉峪關,然後從嘉峪關向東巡視整個河西,順帶清查河西的黃冊,然後看看哪些地方可以屯墾。”
  陸文昭老老實實的回答朱由校的問題,而朱由校聞言也微微皺眉。
  眼下的他,急需自家弟弟回京來幫忙拿主意,他不確定燕山學子的能力夠不夠充當基層官員。
  如果足夠的話,那麽自然可以壹級提壹級,把朝中的官員數量給補上。
  不僅給了燕山學子壹個官場的最佳鍛煉位置,也給了壹些無黨派和小黨派官員上升的途徑。
  有了權力的小黨派,自然會去和齊楚浙宣昆五黨較真,到時候所謂的閹黨不用存在也可以了。
  至於東林、朱由校也從來沒有想將他們徹底掐滅,只不過……
  想到這裏、朱由校低頭看了壹眼龍案上的壹份份奏疏。
  這些奏疏上所寫的,清壹色都是東林之中能臣的辭疏。
  趙南星、袁可立、孫承宗、左光鬥、李騰芳、陳於廷、魏大中、袁化中、鄭三俊、李邦華、徐光啟、孫元化……
  看著這壹份份來自能臣的辭疏,朱由校也倍感頭痛。
  他可以對那些碌碌無為的東林官員辭疏直接批復,但卻不能把這群人也批復了。
  至於他們為什麽上辭疏,原因朱由校也明白,那就是閹黨玩過火了,魏忠賢玩過火了。
  閹黨擡頭不到半年,東林就被從數百人的規模,搞成了百余人,反觀閹黨那邊雖然也被弄下去了壹批,但畢竟他們人數眾多,看上去無傷大雅。
  “得給東林壹個平衡的處置……”
  朱由校在心底喃喃自語,隨後看了壹眼旁邊的箱子,心想這倒是壹個不錯的把柄。
  不過這個把柄如果用出來,那所產生的官員缺補就成問題了。
  不用新人,重新上位的還將是諸黨官員,所以問題又繞回來了。
  燕山學子能不能用?
  “派人傳信弟弟,務必在十月前返回京城。”
  “臣領旨。”
  算了壹下第壹批燕山學子畢業的時間,朱由校對陸文昭下令,而陸文昭也應下。
  不過在應下後、朱由校也問起了南洋的事情:
  “南洋的諸多土邦還沒有清理幹凈嗎?”
  “回萬歲,南洋林密有瘴氣,而壹些小國雖然看著小,但人口和國力卻不弱。”陸文昭對朱由校解釋著南洋的局面:
  “蘇門答臘的亞齊和其他幾個小國,有上百萬人,帶甲五萬。”
  “爪哇島上,有土人不下百萬,而其他大小國家算起來,也有百萬人口,兵馬數萬。”
  “南洋的局勢,比殿下想的要復雜壹些,因此想要圍剿這些不服王化的小國和土邦,也是壹件不容易的事情。”
  “五日前,都督黃龍曾上疏,我大明與暹羅、甘孛智兩國合兵拿下蘇門答臘北面的馬六甲半島。”
  “南邊的蘇門答臘島雖然也被控制,但亞齊的殘黨躲入密林之中,我軍尚在圍剿。”
  “至於爪哇之地,目前大軍只是守住了巴達維亞,沒有東進。”
  陸文昭說到這裏、害怕皇帝覺得打南洋代價太大,因此也說了壹些好的方面:
  “不過、好消息是,蘇門答臘和馬六甲上的耕地比我們想象的要多。”
  “蘇門答臘有耕地三百余萬畝,馬六甲有百余萬畝,合計四百多萬畝。”
  “按照推算,爪哇之上應該也有不下二百萬畝,再加上魄羅、呂宋,南洋已經開發的耕地應該不下壹千萬畝。”
  “真有這麽多?”聽到陸文昭的話,朱由校頓了頓手上的舉動,懷疑的看向了陸文昭。
  “確實有那麽多,自我大明永樂年間帶耕種技術南下,如今過去二百余年,開墾如此也並不奇怪。”
  陸文昭老老實實回答,同時也道:
  “只是由於戰亂的緣故,蘇門答臘和馬六甲兩地土人損失慘重,另外暹羅、甘孛智兩國兵馬軍紀敗壞,肆意屠戮了十余座城池。”
  “柔佛、亞齊等諸多土邦被殘害者不下百萬……”
  陸文昭的話,讓朱由校意味深長的看了他壹眼,隨即問道:
  “黃龍的繳獲呢……”
  “大約……”陸文昭也知道有些事情說的再隱晦也沒有用,因此只能回應:
  “繳獲黃金二十三萬四千余兩,白銀四百七十九萬七千余兩,還有奇珍異寶七十二箱。”
  “另外、已經打下的地方,無主之地的耕田近五百萬畝,沈廷揚布政使希望從福建、廣東,浙江、南直隸四地加大遷移百姓的力度。”
  “請萬歲將今歲南方六省的田賦按照糧食收入後,調撥給舊港布政使司,以此開拓南洋。”
  壹連串的繳獲數目讓朱由校楞了楞,他從沒有想到打南洋居然還能獲得這麽多東西。
  尤其是壹個無主的五百多萬畝耕地,這五百多萬畝耕地如果恢復生產,收取的賦稅足以養活四萬兵馬。
  想到這裏、朱由校也不再提剛才的問題,而是拿起壹份奏疏,裝模作樣道:
  “這件事情,就讓黃龍自己看著辦吧,甘孛智和暹羅畢竟是我大明屬國,有的時候做的太過分被朝臣知道了也不好。”
  “錦衣衛也把消息封鎖的緊密壹些,免得失了暹羅和甘孛智的臉面。”
  “臣清楚。”陸文昭應下,而朱由校也繼續道:
  “讓黃龍加大對南洋的開拓,當地的土人也可以用王化教導。”
  “是!”朱由校的“仁德”模樣,讓陸文昭心裏打鼓,而也在他打鼓的時候,朱由校壹擺手道:
  “這南洋之地,弟弟沒有說些什麽嗎?”
  “殿下說,南洋打下之後的劃分已經定下來了,圖紙放在勖勤宮,而臣也將它拿來來。”說罷、陸文昭拿出了袖子裏的圖紙,雙手呈上。
  朱由校不緊不慢的接過,打開壹看後,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
  總的來說,南洋之地全部歸屬舊港承宣布政司管轄,呂宋為呂宋府,蘇門答臘為舊港府,北面的馬六甲則是巨港府,爪哇則是南海府。
  至於魄羅島、幾內亞島和蘇拉威島,則是被劃分為中山府、東山府和三山府。
  也就是說舊港承宣布政司下轄七府之地,而朱由校還看到了在東山府南邊的大洋洲。
  那塊地方被朱由檢標記為了待開發地,並且還寫上了壹些備註。
  【其地數萬裏、七成幹旱無法耕種,沙漠肆虐,可耕種宜居之地稀少,當屯墾南洋,再徐徐圖之……】
  朱由檢的壹個備註就讓朱由校對這塊地方的興趣降到了低點,畢竟連朱由檢都這麽說,那只能說明大明的國力暫時還不能開發這塊地方,需要等到南洋繁茂才能徐徐圖之。
  “把這畫抄錄十份,分別送往六部和內閣,以及沈廷揚手上。”
  “舊港的劃分就按照這張圖紙的規劃就足夠了。”
  “至於河西之地也按照弟弟的安排,梅之煥為布政使,河套歸陜西直轄。”
  “是……”陸文昭應下,並小心翼翼的上前接過這張畫,而朱由校也繼續吩咐道:
  “遷移之事,只要江西、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五省百姓自願,那麽地方官員不得阻攔。”
  “只不過舊港的黃冊,讓沈廷揚做好壹些。”
  “順帶告訴黃龍,將黃金和奇珍異寶送往內帑,白銀都交給沈廷揚。”
  “朕不管他們怎麽花這筆銀子,總之用最短的時間把南洋給我穩定下來。”
  “臣領旨……”陸文昭作揖回禮,而朱由校則是擺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臣告退……”
  陸文昭回禮後退下,不過在走出乾清宮門的時候,他和曹化淳、王承恩點頭示意,算是打了壹個招呼後才離開。
  伴隨著他離開,五大太監也重新進入了乾清宮的養心殿內。
  在他們進入養心殿之後,朱由校已經自己動手,將那壹箱子的文冊放到了臥榻下。
  所以在他們見到朱由校的時候,朱由校拍了拍手上的灰,並對他們幾人交代道:
  “傳告天下,復套大捷,著司禮監起草聖旨,擢升復套經略孫傳庭為兵部侍郎。”
  “其余人的功績,讓內閣按照以往的官員,加以虛銜和散階吧。”
  朱由校沒有太過插手復套壹戰所有將領的功賞,主要是把孫傳庭調到了京城來。
  這次復套,朱由校只覺得自己身邊缺少了壹些為他講兵事的人,剛好孫傳庭現在的功績放在西北也尷尬,不如調他回京。
  “奴婢領旨……”曹化淳和魏忠賢等人應下,隨後命人去起草旨意下發。
  過了半個時辰,當這份聖旨送達內閣的時候,便是葉向高都不由驚詫道:“打完了?”
  “齊王殿下破火落赤於黑川灘,復套已經結束了,萬歲的旨意都在這裏,河西設行省,陜西直轄河套。”
  司禮監的太監畢恭畢敬的回答葉向高,而話裏的內容讓坐在內閣的其他閣臣坐立不安。
  仗打完了、那是不是代表齊王要回京了?
  要是齊王回京,怕是京城裏的局勢又要發生變化了……
  魏廣微等人臉色有些不好看,而葉向高則是長呼了壹口氣。
  “總算要回來了……您要是回來,老夫也能乞休了。”
  葉向高在心中感嘆,而所想的居然是要乞休辭官。
  在葉向高旁邊,左光鬥也在聽到對方長呼壹口氣後看向了他。
  葉向高的心思,實際上大部分閣臣都知道了。
  他要是乞休的話,那麽內閣首輔的位置,恐怕又要引起壹連串的爾虞我詐。
  眼下的京城就好像壹個火藥桶,什麽事情都在壓著。
  葉向高並不是不想處理,只是他處理的方案並不符合朱由校想要的方案。
  葉向高也清楚,在壹些事情上,朱由檢的話要比他的話好用,所以他只能留著這個火藥桶給朱由檢來想辦法清理了。
  這倒也不是說他想害朱由檢,而是這個火藥桶,以他的能力來說,確實無法解決。
  只是葉向高不知道,朱由檢不僅短時間不回來,還讓人給京城送來了壹個更大的火藥桶。
  如果他知道的話,恐怕現在就要連續上疏,請求辭官了。
  “把事情宣告天下吧,讓百姓也高興高興……”
  沈默許久,葉向高選擇了不票擬,直接以內閣首輔的身份將聖旨同意,想讓天下都感受壹下復套大捷的喜慶。
  對於他的做法,其他內閣成員也不敢說什麽,畢竟這份聖旨和朱由檢有關。
  群臣的沈默,讓葉向高特別掃視了壹眼。
  從百官的態度這點來看,相比較當初還有方從哲、孫如遊,朱國祚、沈潅等壹群黨派魁首反對,彈劾的局面,眼下的諸黨官員多少有些怯懦了。
  這樣的怯懦並不是好事,因為這代表的是黨派的凝聚力不足。
  黨派凝聚力不足的話,就可能會存在壹個人腳踏兩條船,分別對兩個黨派獻媚的局面。
  也就是說、對於黨派的打擊,就不能像前幾年壹樣,針對性的打擊了。
  “算了、還是留給齊王自己解決吧……”
  看了壹眼復雜的局面,葉向高不想再多想,因為現在多想壹秒,他都覺得頭疼不已。
  沒有百官的反對,司禮監的太監就這樣帶著內閣、六科同意的聖旨,到禮部選擇了昭告天下。
  很快、壹匹匹塘騎和快馬將消息送往了大明兩京十六省,除了舊港太過遙遠以來,大部分行省都在十天左右的時間裏,收到了掃套之役大捷的消息。
  壹時間舉國同慶,百姓們由於沒了遼餉的負擔,生活的也更為舒服,遇到這種大喜事,自然也就有心思拉上好友,三五成群的選擇了各種慶祝場地。
  用後世的話來說,便是壹個大捷的消息,便成功促進了大明兩京十五省的消費經濟。
  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某壹些人聽到這個情報的時候,不僅不高興,反而臉色十分難看。
  這類人、無外乎就是下野後等待復出機會的方從哲、孫如遊、朱國祚、沈潅、亓詩教等人。
  不過相比較他們的不爽,壹支被押送前往雲南大理的隊伍中,得知掃套大捷消息的老頭倒是放聲大笑。
  “好好好……我就知道掃套壹定能成,現在就看看妳要怎麽遷移百姓了。”
  拿著布告,坐在囚車裏的楊漣喜笑顏開,渾然不因為自己坐在囚車裏而難受。
  不過在他這麽說的時候,壹名錦衣衛卻騎著快馬上前,來到他旁邊道:
  “妳倒是成局外人了,殿下和萬歲現在恐怕頭疼得很。”
  說話的人是被朱由檢同樣調去雲南的陸修,與他壹起前往的,還有沈煉和陸顯二人。
  作為朱由檢在錦衣衛中最早的班底,他們三人被同時派往雲南,顯然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路上的楊漣。
  楊漣也明白其中道理,於是放下告示,靠在囚車上對陸修說道:
  “殿下和萬歲頭不頭痛已經和老夫沒有關系了,老夫現在是壹個白身,去了大理後便耕地種菜,做個普通百姓。”
  “比起朝中的事情,老夫倒是更關心妳們三個人去雲南幹什麽?”
  “可別又惹起什麽戰事,讓老夫連米都吃不上……”
  楊漣話裏有話,而在後面的陸顯則是喊了壹聲:“楊都給事中請放心,便是我們三人沒飯吃,您也不會沒有飯吃的。”
  “那可說不準,若是打了敗仗,恐怕老夫不僅沒飯吃,還要被牽連。”
  楊漣抓了抓幾天沒洗的頭回應,而陸修見狀沒說什麽,只是下意識握住了自己的刀柄,吊兒郎當道:
  “打仗不至於,但是探查消息卻是不必可少的。”
  “消息不全,殿下怎麽對東籲和安南用兵……”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