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將田種好
梟臣 by 更俗
2023-4-22 11:44
林縛站在幹熱的烘窯裏,正看趙醉鬼兒組織工匠將木料在風口上堆垛,看到秦承祖、曹子昂、林夢得等人在窯口探頭往裏看,走過去,說道:“我要去壹趟津海……”
林縛以守孝為名假隱三月,秦承祖他們便知他心結解開,這時候聽林縛開口就說要去津海,秦承祖想了壹會兒,說道:“確實應該去壹趟津海,不能明著去,但也沒有必要神不知鬼不覺的去……”
林縛率江東左軍回崇州之後,湯浩信才是北線的主心骨,津海那邊雖有林續文主持,但是林續文的威望還是不能跟湯浩信、林縛相比。湯浩信絕食死於任上,津海諸人,特別是那些本來就相對較松散的登萊海商們,難免會有些不知適從。這時候,那邊的人心絕不能散掉,林縛這時候過去很有必要,也能試壹試他的人脈與聲望到底有多深厚。
林縛畢竟是借守孝的名義假隱,所以不能明著去,但也要讓朝廷,特別是梁家知道林縛有去過津海,是警告這些人知道這邊對津海的影響力是他們無法輕視的,也算是壹次反擊。
“我打算將第壹水營也調去加強嵊泗防線,崇州這邊的江防,就由楊釋代勞,目前這邊的江防也是以訓練為主。”林縛說道:“那樣就能將津海船都抽出來,再抽五艘集雲級戰船出來北上。烘窯如今壹次能出三分之壹的合格木料,這個成績已經好過我的預期,但是不是真合格,還要試造幾艘船試水,才能大規模的采用烘窯備料。龍江船場那邊就再做最後壹錘子買賣,壹次能搞多少大料,都搞出來,最好在夏季結束之前,這邊能有六到八艘津海級戰船造出來……”
孫敬軒陡然感覺到肩上的壓力極大。船場建造之初,也只是計劃在三年之後達到年造津海級戰船十到十二艘的水平,船場這才籌備建造不到八個月,林縛就希望在接下來的半年裏就造出六到八艘津海船來,還不得把老命都拼上?
當然,烘窯要是能成,備料的時間將大幅縮短,短時間內形成大規模的造船能力,也不是不行。水營駐入軍山寨,觀音灘外面的露天船塢幾乎都給讓了出來,又從江寧帶了近百名匠師過來,使得這邊人手寬裕不少。
孫敬軒也不說難,只說道:“那我回壹趟江寧……”
造津海級戰船所需的大料,只能從龍江船場偷買,壹次要買足夠造六到八艘船的大料,也真是壹錘子買賣,事後江寧工部再沒有發覺,那真是夠遲鈍的了。
“梁家在燕北對付東虜無力,但對由三十萬黃河修堤民夫倉促組成的天襖軍還是很犀利。葛平迫於北線壓力,很可能會選擇率天襖流民軍南撤。那樣的話,戰火會很快從平原、濟南往南延伸,波及濟寧、臨沂,有流民軍湧入徐,宿地區也不會讓人意外。擊敗流民軍不難,難的是這團火很難撲滅。流民軍壹打散,就像迸開的火星,會引燃更大的壹片火。”林縛說道:“流民軍與官兵怎麽打,我們不管,也管不到,運鹽河清淤事要在三個月內完成,還要引入三四萬青壯勞力才夠。立即派哨探北上,暗中引導流民南下崇州。若有擊潰流民軍想來崇州避難,也可以,前提是必須接受崇州的改編——運鹽河清淤事完結之後,不要擔心流戶無法安排,鶴城開墾,現在就從兩地交界處進行準備……”
當世地界概念頗為模糊,雖有界石,但悄悄的將界石往東移壹兩裏,崇州地方上無人多嘴,在鶴城也屬於江東左軍防區的情況下,根本不擔心會給誰拿到確鑿的把柄。水利設施壹時跟不上,可以先種春小麥。真要斷了向鹽區供草之職事,往鶴城草場裏填十萬人進去,壹點壓力都沒有。
“許多人輕視崇州,在他們看來,崇州壹縣作為立基之地太過狹窄,實難有什麽作用。”林縛負手說道:“我卻不以為然。衡量壹地之戰爭潛力,地廣人稠是壹個方面,但也不是決定性因素,關鍵要看物資富裕程度及組織動員能力,想來妳們也有深刻的體會……”
在林縛所認知的歷史,蕞爾小國將老大帝國打得滿地找牙似乎更為常見,所以他才不會有崇州作為立基之地太狹小的困惑。
說到體會,林夢得、曹子昂感受最深。
江東左軍在燕南勤王立功最卓,以致張協、嶽冷秋之流也不能在戰後公然站出來喊著解散江東左軍——他們所想的毒計就是在財力上拖垮江東左軍,掩垮林縛,賞賜性的將崇州縣劃為江東左軍的餉源地與駐地,任林縛怎麽折騰去。
當時江東左軍表面的兵員還只有三千人,無數人都堅定地認為以崇州壹縣之財力,根本養不起三千精卒。
林夢得、曹子昂起初也是滿心憂慮,林夢得愁得起初半年,鬢發都霜白了。
在林縛以雷霆手段借通匪案清查崇州縣僧院寄田之後,江東左軍先後暗中得了近十八萬畝的薄產屯田,林夢得、曹子昂才稍有些底。
“別人拿‘豬倌兒’之名汙我,只不過暴露其無知無能的底細罷了。”林縛負手而笑,他細想自己背負這些的惡名已經有兩年了,“我送爾等六個字需謹記‘高築城,廣積糧’,既然不能擴大地盤,將田種好,即為上策,良策……”林縛藏下“緩稱王”三字不說。
說到種田,胡致庸等人最有感觸。
西沙島面積不少,可開墾土地將近二十萬畝,但長期以來因為環境惡劣,島民都只維持在千人左右。流民大規模南湧之後,才壹下子急劇擴張到四萬余人。壹場暴風浪嘯,卷走半數性命——幾乎沒有人認為以西沙島貧瘠的土地,惡劣的環境能養活余下的兩萬人。
最艱苦時,林縛將寶貝得不得了的戰船派出去滿世界的找海島挖鳥糞積肥,壹年半時間,就硬生生的帶著這些沒有退路可以去走的島民,在西沙島開墾出桑園兩萬畝,棉麻田兩萬余畝,稻麥田十二萬畝,挖運河三十余裏,灌溉用溝渠五百余裏。
去年,西沙島秋糧收成達十萬石,預計今年全年產糧能達到二十萬石。以丁壯年需口糧六石,老幼減半計,西沙島年產糧達到二十萬石,除了滿足島上三萬六千余民眾飽腹所需外,還能節余四五萬石米糧以供軍需。
大約是過慣窮日子的緣故,林縛決定將米糠、麥麩等物作為飼料用,卻害胡致庸在島上沒少挨人罵。島上產棉,桑麻也能滿足島民穿衣之需,此外灘禽及豬牛牲口的蓄養量也遠遠超過江南富裕府縣水平。
若僅僅是達到抽三千精卒,養三千精卒的標準,實際只需要西沙島壹地便足夠了。
此時江東左軍的兵力實際已經擴充到壹萬兩千人,足足抵得上壹個完整的寧海鎮編制。在林夢得、曹子昂、胡致庸等人看來,就算沒有郡司每年撥付的三萬多兩銀錢餉,只要熬過今年,將運鹽河清淤工程這件大事做完,以崇州壹縣之地,以江東左軍實際掌握在手裏的四十萬余畝屯田、公田(不計西沙島),也能勉強供養這壹萬兩千余精銳。
當然,他們想在崇州這片土地達到的目標,還不會止步於此。
“江門、鶴城、九華、觀音灘皆設巡檢司,即使郡司不認,先以縣衙與靖海都監使司的名義給印信。”林縛說道:“以當前形勢看,九華壹地最為緊要,胡致庸去九華,讓李書堂上觀音灘替妳,王成服負責鶴城,陳雷去江門……”
壹旦運鹽河清淤工程完成,運鹽河、西山河、揚子江道、東海就構成崇州、鶴城的天然外壕,九華處於西北角,與興化、臯城、海陵三縣交界。聽林縛將九華作為當前最緊要處來提,曹子昂等人都暗暗興奮,這實際上就有拒外敵於崇州西北之外的用意。崇州西北面會有什麽外敵入侵?
胡致庸也爽利應承下來。
雖說目前看來除崇城外,以觀音灘最為重要,九華除了壹座軍塞外,形勢甚至還遠不如江門、鶴城完備。既然林縛有守崇州以自立的心思,九華的守禦戰略地位自然超過江門、鶴城、觀音灘。
“巡檢司若依慣例,以緝盜為要,那便沒有多設的必要。”林縛說道:“我要妳們在諸巡檢司皆仿縣衙設戶、刑、兵、工、禮、吏及倉七曹,以壹正三副之數設吏,別人搞精兵簡政,我們便要搞冗員繁政——此次選吏,可以讓大戶薦子弟擔任……”
林夢得、曹子昂他們也壹並應承下來。
林縛早在重組縣衙之初,就多設冗員冗吏,使得小小的縣衙有五六十號吏員吃官家飯,算上東衙的吏員,就有壹百多號人。吏部若是考核冗員,崇州大概能得最下等的評價。不過崇州築城及清淤,清查公田等諸多大事壹擁而上時,這麽多人手還是不大夠用。
增設四巡檢司,設七曹皆為壹正三副選吏,再加上書辦、抄錄等雜吏,崇州縣下屬吏員將超過二百五六十人,至少在當世,這是壹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
崇州丁口總數有三十五萬還多(含西沙島),識字者沒有兩萬也有壹萬,壹百人或五十人裏取壹吏,還是能讓林縛挑挑揀揀的。大戶子弟畢竟是少數,對於普通人來說,能吃官家飯是擠破腦袋都想做的事情,他們中絕大部分人都不會管巡檢司是不是私設,違不違律制。
流民軍之所以為流民軍,為流寇,或許在長期鬥爭中會培養出壹批合適的甚至可以說極優秀的將領出來,但是很難培養出大量的內政吏員出來。沒有這些梳理政務,想在壹地立足幾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戰訓識字班從今更改為隨軍戰訓學堂,設學堂長,我親自擔任。”林縛說道:“就麻煩秦爺擔任總教習官……等船從嵊泗抽出來,我便去津海,少則壹個月,多則兩個月,便會回來,此間事,妳們各司其職,先將田種好了。”
卷七 山河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