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土木堡,大明戰神有點慌

南山有龍

歷史軍事

  魂穿朱祁鎮,開局土木堡。   第壹次當皇帝,沒啥經驗,唯有壹條,絕不做叫門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零八章 覲見

開局土木堡,大明戰神有點慌 by 南山有龍

2024-4-6 09:49

  京師火車站,壹名錦衣衛匆匆下了車,直奔北鎮撫司。
  “啟稟指揮使,倭國關白壹條兼良的蹤跡查到了!”
  袁彬壹擡眼皮,問道:“人到哪了?”
  “五日前自泉州登岸,次日便去了無錫的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
  袁彬感覺事情有些不對勁,繼續問道:“他去東林學院都做了什麽?”
  “回指揮使,壹條兼良自幼學習儒家典學,和江南的讀書人聯系密切,此番去東林學院是應了大儒孫長河的邀請,前往講學。”
  “真是豈有此理!”
  袁彬陰沈著臉,說道:“此人承蒙皇上召見,登岸後該當即刻進京才是,現在卻跑去和東林書院的人鬼混,真是不知好歹!”
  思來想去,感覺這件事比想象中要嚴重,還是告訴皇上壹聲。
  “繼續打探,把人給我盯住了!”
  交代之後,袁彬匆匆進宮,將壹條兼良的行蹤細細講述壹番。
  朱祁鎮仍是壹副不以為然的模樣,說道:“隨他折騰去吧,不用理會。”
  “可是……臣擔心……”
  看到袁彬壹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朱祁鎮笑著道:“妳有話就說,什麽時候和那些文官學了壹身臭毛病?”
  “是!”
  袁彬點點頭,道:“臣是擔心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壹條兼良造勢。”
  “如何造勢?”
  “東林書院仍在大肆宣揚傳統儒學,特別是對新科舉極其反對,他們聽說壹條兼良對儒學很有研究,便極力推崇,其背後的含義就是連倭人都尊崇的學問,我大明卻不重視,這不是擺明了罵皇上您嗎?”
  朱祁鎮輕輕搖頭,道:“他們願意研讀四書五經,那是他們的事,且不說科舉之中還保留了文史科目,隨他們折騰去吧,朕也懶得理會。”
  袁彬仍有所擔心,說道:“臣擔心這些人暗中搞事情。”
  “搞事情就更好辦了!”
  朱祁鎮呵呵壹笑,道:“錦衣衛把人盯死了,如果誰敢做出格的事,該抓的抓,該殺的殺!”
  “臣遵旨!”
  ……
  十日之後,壹條兼良終於抵達京師。
  番國使臣覲見是有嚴格禮儀規矩的,鴻臚寺商議了好半天,最後給他按照倭國世子的標準接待。
  本來嘛,倭國學著大明搞君權神授那壹套,給自己的最高統治者安了個天照大神後裔的身份,還起了個高大上的名字,叫天皇,哪怕叫玉皇大帝,在大明不過是個藩王標準,關白只能往下壹級。
  壹條兼良住進鴻臚寺之後,便等待皇帝召見,不過他這人對漢文化極有興趣,每天沒事幹就去大街上溜達,看到什麽都覺得新鮮。
  他少年時期曾遠渡重洋,來到大明求學,所見所聞感觸頗深,可是,這次故地重遊,翻天覆地的變化直接驚掉他的下巴。
  從倭島出發的時候,首先被蒸汽輪船震撼到了。
  可是,他還沒研究明白,就發現泉州港停泊著七八艘這樣的船,甚至船身更大,離近去看,就像停著壹座島。
  登陸之後,看到平坦的瀝青大馬路,繁華的街道,各種稀奇古怪的小玩意,讓人應接不暇。
  最震撼的莫過於蒸汽火車,這玩意早就聽說過,卻壹直以為只是謠傳,坐進去的時候,他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如果這東西能帶回倭國……
  壹條兼良甚是懊惱,為何不早些來!
  相比之下,東林書院之行反倒顯得甚是無趣。
  還是四書五經,滿口仁義道德,有什麽用?
  能造出火車嗎?
  能造出輪船嗎?
  若不是顧及面子,他早就動身了,奈何故友孫長河盛情相邀,又看到東林學院聚集了數百名學子,倒不失為壹個結交人脈的機會,這才耽擱了壹些時日。
  ……
  禮部衙門,張益正在辦公,有人前來通報,鴻臚寺卿楊善求見。
  “快請!”
  張益趕忙放下手中的公文,親自起身相迎。
  若論官職,鴻臚寺卿官職自然沒法和禮部尚書相比,可是,楊善乃是永樂元年的老臣,如今已經七十二歲了,比張益整整大了壹代,今日親自來到禮部,不知是出了什麽事。
  “張部堂,老夫有禮!”
  “楊寺卿,何事需要您親自跑壹趟?”
  張益將楊善讓到座位上,又命人沏來茶水。
  楊善道了聲謝,然後說道:“張部堂,可知最近有倭使來京?”
  張益點點頭,道:“倭國關白壹條兼良,聽說了。”
  “這個人……很麻煩啊!”
  “莫非是倭使不懂規矩,惹出什麽亂子?”
  “那倒沒有,只是……”
  楊善嘆了口氣,說道:“只是這關白喜歡到處向人討教和學習,說話有些狂妄。”
  “他說了什麽?”
  “說我大明皇帝陛下不讀聖人典學,反而去搞那些個奇技淫巧,還說什麽只知小節,不通大略……總之,都不是什麽好話。”
  張益感覺到情況有些不對勁,便問道:“此人平日裏和誰交談?”
  “都是江蘇那邊過來的學子……對了,有個叫孫長河的,在當地素有大儒之名,此人還恢復了宋朝的東林書院,全國很多學子都去書院聽他講學。”
  “東林書院,孫長河?”
  張益頓時皺起眉頭,他可是親身經歷過那場政變,非常清楚皇上對待傳統士族的態度。
  總結起來就壹句話,要麽跟我幹,要麽死!
  最近這段時間,東林書院鬧的沸沸揚揚,大有對抗朝廷的趨勢,這不是壹個好的信號。
  皇上沒有動他們,是因為這些人還沒有做什麽出格的事。
  否則,他們縱有壹萬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想想三楊搞政變的時候,暗中勾結了多少人,涉及到多少官員,還有整個江南士族的支撐,最後如何?
  他非常確信,如果東林書院真的搞事情,只需壹個晚上就會灰飛煙滅。
  “這些人來京師了?”
  楊善點頭道:“來了,而且還不少呢!”
  張益又問道:“何時到的?”
  楊善想了想,回道:“就在倭國關白抵達京師之後,現在火車很方便,從無錫過來,不過壹個晝夜罷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