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投其所好
回到2002當醫生 by 真熊初墨
2022-7-22 21:33
與此同時,韓處長正在和周從文壹起吃飯。
肖凱笑吟吟的看著電視裏周從文在接受采訪,“周教授,您說的真好。”
“哪裏好?”周從文問道。
肖凱見周從文問的認真,腦子迅速轉動。
“周教授,咱不說別的,就剛剛那段話放在任何壹個年輕人的身上,我都得高看壹眼。”韓處長接過話題,“年輕人麽,壹腔子熱血還沒冷,很難說這種人擡人的話。”
“還好,我這也不是說假話。”周從文道,“陳院長應該可以全力支持胸痛中心的建設與發展,光是壹個編制問題,他就得往省裏跑很多次。”
“周教授,我敬您壹杯。”肖凱舉杯,“您為了成立胸痛中心,真是付出了很多。”
“應該的。”周從文舉杯,和肖凱、韓處長碰了壹下,淡淡說道。
“說是這麽說。”韓處長欲言又止。
接下來的話,不說大家也知道是什麽。
“不說這個,周教授您今天的手術做的是真好,您沒看見醫大壹院的李主任看您做手術的時候驚訝的眼鏡都掉到了地上。”
“還好。”周從文微笑,“手術麽,本來就應該這麽做。微創是未來的大趨勢,要是還抱著從前的那些活不放,很快就要被醫療界淘汰。”
“現在臨床上的確手術越做越小……”韓處長說著,笑了壹下,“周教授,今天下午我那接到壹個投訴。”
醫務處是整個醫院最讓人心生厭煩的地兒,周從文很清楚這壹點。
患者投訴,壹想到這四個字,即便是周從文都覺得壹個頭變成兩個大。
“有壹個急診科醫生特別不著調。”韓處長無可奈何地說道。
這時候說些太過於沈重的話題肯定不合適,說點自己不開心的事兒讓周從文開心開心。
“有個女患者來看病,急的跟什麽似得。她問,自己大便分叉,是不是長了腫瘤。”
“周教授,您猜急診科的那位怎麽說的。”
周從文壹怔。
大便分叉?
直腸又不是前列腺,頂多是變形,怎麽就分叉了呢。
哪怕是臨床經驗如周從文壹般,也想不出來,他更不願意費腦子,直接搖了搖頭。
“按照規定,急診科醫生應該先查體麽。可是當時比較忙,他頭也不擡直接說——是不是穿丁字褲忘記脫了。”
“……”周從文無比驚訝。
急診科醫生這腦回路清奇無比,周從文如此壹桿臨床的老槍都沒想到這塊。
“後來呢?”肖凱也怔住。
都是老臨床,什麽事兒沒見過,但還真就沒往這上面想。第壹個念頭都是生病、直腸癌什麽的,誰會想狗屁的丁字褲。
“結果患者就掛不住臉,直接來投訴了。怒氣沖沖,看上去要把糾紛辦給砸了。”韓處長苦笑。
“您怎麽解決的?”肖凱從副院長的角度來審視這事兒,覺得很難辦,相當棘手。
“當然是當著患者的面先痛批壹下急診科醫生,表達個態度,然後看她的氣兒消了點,我手下的接待人員就問唄,到底是不是穿了丁字褲。”
“是麽?”
“是麽?”
周從文和肖凱異口同聲的問道。
這時候沈浪不在,他要是在,能趴桌子鼻子貼到韓處的鼻子上問。
“還真就是丁字褲的事兒。”韓處長笑道。
“厲害。”周從文贊嘆道。
稀奇古怪的臨床經驗又增加了壹個。
下次要是自己遇到大便分叉的患者,最起碼有壹個新的思路不是。
嘿嘿,想到這,周從文的臉上露出怪異的笑容。
穿丁字褲忘了脫,這事兒還真是無法形容。
“這是小事兒,文教授讓人給投訴了。”韓處長說了壹個近似於笑話的事兒,隨後嚴肅地說道,“周教授,這回我可要考壹考妳。”
肖凱深深的看了韓處長。
用病例做問答來消磨時間,是周從文和黃老之間的聊天方式,他只見過壹次。
但韓處長卻“不經意”的順著周從文周教授的習慣,開始病例問答,想來韓處長這種拍馬的方式蓄謀已久。
什麽是投其所好?
這就是。
“嗯,我試試。”周從文笑呵呵的看著韓處。
“前幾天來了壹個急診患者,右上腹疼痛,B超和CT都表明是急性膽囊炎。”
周從文微微皺眉,但沒多說。
“患者因為之前做過保膽取石的手術,所以不相信自己又有膽囊炎。”
“唉。”周從文嘆了口氣,“是不是保守治療,12-24小時之內出現膽囊穿孔,繼發其他位置的腹痛?”
韓處長本來還有好多話要說,他認為自己不說明白,萬壹周從文沒診斷明確,馬屁就拍在馬蹄子上。
可周從文倒好,聽個開始,張嘴就說出答案,韓處壹下子傻了眼。
要是自己說出整個病情過程,周從文能給出正確診斷也就算了。可自己只說了壹個保膽取石手術,周從文就把後面的過程腦補出來。
“周教授……保膽取石手術……”
韓處長有點結巴,他不知道該怎麽表達自己的意思。
“保膽取石這個術式是上世紀末出現的,但臨床上的數據表明效果並不好。”周從文道,“尤其是無法根治,最讓人詬病。
再加上有創口後局部瘢痕組織形成導致張力改變,等下壹次犯膽囊炎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少見的膽囊破裂。”
“……”韓處長萬萬沒想到周從文不光可以判斷病情,還有壹套自己的分析,絲絲入扣。
“周教授,現在還有做保膽取石的。”肖凱心裏不知道是什麽滋味,他無可奈何地說道,“我們醫院有醫生專門去帝都學。”
“新技術……新技術……”周從文也比較無奈。
臨床上並不是所有新技術都實用。
比如說保膽取石的技術,聽起來符合邏輯,美的不行。
可是實際應用,長期觀察療效,發現並發癥太多,復發幾率高,最後只能讓這種技術無聲無息的消失。
“我有個朋友,總嘮叨自己得了不治之癥。”韓處笑道,“膽囊結石麽,切了就行,總自己嚇唬自己。”
“周教授,保膽取石技術不行,膽囊壹定要切掉吧。”
周從文搖了搖頭,想起了er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