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崛起的石頭

歷史軍事

大明帝國紫禁城乾清宮,氣氛寂靜得可怕。
“國勢多艱,皇長子尚未立為太子,待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十五章 矛盾重重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by 崛起的石頭

2022-7-30 21:07

  貴州,赤水衛城。
  “哼,這安邦彥的膽子,愈發大了。”
  壹名朝廷將領,身著甲胄,按著腰間佩刀,看到宣慰司送來的二百余匹馬,緊緊攥著拳頭。
  壹名親兵勸道:“將軍,貴州宣慰司安家,播州之役後得了水西八百裏土地,勢力不小,還是不要去招惹的得好。”
  “怎麽,他安家還敢造反不成!”這將領冷笑幾聲,上前望著前來送馬的安兵頭領,道:
  “妳且回去,告訴安邦彥,沒有兩千匹,朝廷怪罪下來,我赤水衛可吃不起!”
  安兵頭領是彜人,早對明軍不滿,聞言也是冷哼壹聲,壹句話不回,帶著人轉身就走。
  見他這副樣子,赤水衛都司官周敦吉瞇起眼睛,殺意頓顯。
  ……
  自洪武年起,大明壹直用“恩威並施”、“以夷制夷”的政策來穩定西南局勢。
  然雲、貴、川各土司勢力交錯,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連鎖反應。
  在歷史上的奢安之亂前,已有四川播州土司楊應龍造反未成,被朝廷大軍平定的前例。
  說起萬歷三大征,播州平楊氏之戰,距今並未相隔多少年,造成的影響依舊巨大。
  若時間再往前推,萬歷初年四川土司群起作亂,嘉靖年間也有湖、貴地區苗司造反作亂。
  自洪武年間西南統壹後,該地的動亂絲毫不亞於北方邊境,經常存在大規模沖突。
  起初,朱元璋不斷往西南移民漢人,開墾屯田,增加地方上漢人比例,以達到穩定邊陲的效果。
  明中葉前,這種方法頗有成效。
  自嘉靖起,朝廷發覺西南暗流湧動,便暗中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意圖削弱土司實力。
  部分土司被顯著削弱,但這更促進了土司與明軍的矛盾。
  在朝廷強盛時,這些土司或許還不敢輕舉妄動,可萬歷末以來,邊事屢興,朝廷不斷征調西南明軍援遼。
  官軍在遼事上,十有九敗,不斷丟地陷城,以致威信嚴重下降。
  再加上雲、貴、川明軍幾被抽調壹空,地方空虛,這群土皇帝豈能坐得住?
  朱由校登基方才壹年,西南地區明軍與土司兵大規模的沖突已達上百次。
  有土司驕縱不法,以殺漢民為樂,也有明軍沖入土司聚落,強搶少女,掠奪財物之事。
  整個大明二百余年至今,貴州境內明軍與土司軍發生沖突的年份,達壹百四十五年。
  西南明軍常有壹句口頭禪,說土司軍三天壹小反,五日壹大亂,這並不過分。
  莫說西南明軍,就是朝廷對西南地區土司的用兵次數,也遠遠超過邊疆戰事增兵。
  萬歷年間,平均下來每三年,就有官軍進入西南平定壹次。
  簡而言之,至如今,西南地區漢人與各族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臨界點。
  這個最終爆發點,就在重慶。
  在大明,總督壹職不僅與朝廷重大決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與地方上戰亂將起息息相關。
  朱由校以魯欽為雲貴川等地總督,在歷史上奢安之亂興起前,便暗中征調西南四省明軍。
  意思很明顯,就是要在奢崇明等人剛剛作亂時,便以雷霆之勢鎮壓,將損失降到最低!
  眼下,魯欽為不提前驚動叛軍,正暗自調動大軍,六路出兵,往重慶支援。
  而在貴州宣慰司境內,赤水衛都司官周敦吉向宣撫使索馬不成,率明軍出赤水衛城,大掠地方。
  “明軍來了,快跑!”
  壹土司寨,墻上土司兵見千余明軍正搖動大旗,在本屬於他們的土地上縱橫往來。
  明軍閃爍著寒光的佩刀,劈砍在爭相奔逃的土司人身上。
  隨著轟然壹聲,土司寨的大門被無數興奮地明軍撞倒,他們爭相湧入,逢人就殺,見人就砍。
  不多時,已被鮮血染紅了甲胄的周敦吉,望著被綁縛於腳下的土司酋長,擡起頭道:
  “拉下去,砍了。”
  ……
  “砰!”
  宣慰司內,安邦彥將四川巡撫許可求送來的請援文書扔在地上,道:
  “明廷欺我太甚!”
  這份文書,是四川巡撫徐可求接到朱由校密諭後突發奇想,送來給安邦彥的。
  在密諭中,朱由校提醒了徐可求,奢崇明此次主動出兵援遼,乃是叛亂的先兆,要他嚴加防範,毋使奢軍入城。
  意思表達的很明白,徐可求也的確這麽做了,找了個理由把奢崇明攔在重慶城外,沒有讓他進城。
  但緊接著,他的想法和朱由校預想的,跑偏得有點大。
  雖然魯欽自接到密旨後,已在用最快的速度征調兵馬,但畢竟遠水不能救近火。
  所以……城外就是奢崇明數萬大軍的徐可求,自然而然就在想其它平定叛軍的主意。
  第壹個想到的,就是實力強大的貴州宣慰司。
  徐可求是這麽想的,水西安家和永寧奢家,壹直就有矛盾存在。
  奢崇明之子奢寅為人兇悍,和水西安家曾為爭奪土地大打出手,而水西安家在播州之役中幫助朝廷,獲得了八百裏土地。
  正因如此,徐可求才希冀水西安家能為朝廷繼續盡忠。
  其實,他這個想法無可厚非,但卻嚴重失誤,錯漏了壹個環節。
  當時忠於朝廷的貴州宣撫使安堯臣已經去世,現在執掌安家的,是安邦彥,水西形勢亦早已千變萬化。
  安邦彥是貴州水西宣慰土同知,上上上任宣慰使安堯臣族子。
  上上任貴州宣慰使安萬銓曾命其子安智管理織金,後安智之子安國楨繼任父職土同知,亦居織金關。
  至安國楨之子安邦彥的時候,其勢力範圍已經由“織金”壹帶擴展到那威、八部、糯東、伯亨、得歸等處。
  安家現在的族嫂奢社輝,地位不下於安邦彥,既是永寧宣撫使奢崇明之妹,也是前永寧宣撫使奢效忠之妻。
  永寧奢家與水西安家,雖有些許矛盾,但聯系卻更加密切。
  安邦彥亦在貴州上下打點壹片,早知各處皆被征調壹空,就連撫治貴陽,也只有兩千明軍守備。
  貴州明軍的這點人數,與能調動起近十萬大軍的安家相比,簡直不值壹提,眼下,正是脫離大明,自立為王的好時機。
  徐可求這份求援文書壹到,安邦彥便清楚地明白,不知為何,他與安家勾結,欲要造反的消息走漏了風聲。
  這該如何是好,原定天啟二年起事的計劃,是不是也要提前?
  想到這裏,安邦彥眼眸微動,拾起文書再看壹遍,確認無誤後,死死捏著這份文書。
  從這時起,他的氣息變得紊亂、不安。
  須臾,壹名土司兵跑進大堂,氣憤難平地道:
  “宣撫使大人,周敦吉說水西增給朝廷馬匹不足兩千匹,赤水衛明軍亦將普世所搶奪壹空!”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