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壹十三章 選址糾紛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by 崛起的石頭
2022-7-30 21:07
內閣簽押房。
相比皇帝威嚴與韻意兼有的西暖閣,同樣是在紫禁城中,這裏卻散發著壹股濃濃的腐儒味。
幾名閣臣大眼瞪小眼,都沒有選擇先開腔。
壹道淡淡的陽光透過窗檐,照射入簽押房,使得昏昏欲睡的內閣首輔,睜開了略顯疲憊的雙眼。
“啊——,都來了?”
“今日召諸位同僚來簽押房,是議壹議盡快選址修建學院的事,都說說吧,在哪兒最好?”
“皇上啊,挺上心的。”
說著,韓爌拿起桌上茶水小呷壹口,感受溫熱的茶水在嘴中回味,然後就瞇上眼睛,靜靜聽著余下幾位閣臣低聲議論。
“唉……”
不知想到什麽,韓爌輕輕嘆了口氣。
早些年頭,東林黨人眾正盈朝時的盛況,如今已不復存在,回想當年內閣,盡是東林黨臣,可謂盛極壹時。
韓爌雖說處事溫和,但畢竟也屬東林黨人。
看著現在的內閣,烏煙瘴氣,個個都對魏閹趨之若鶩,實在讓他提不起興趣真正去議什麽事。
像是學習佛朗機夷,設立帝國學院這種事。
性格迂腐的韓爌打心眼裏是不同意的,但他知道自己反對也沒用,還可能給全家、九族帶來殺身之禍,也就什麽都沒說。
自己這個首輔,就是東林黨臣的最後壹塊遮羞布。
既然皇帝主意已定,內閣的幾位“閹黨”閣臣,就更沒什麽好說,他們直接繞過該不該設立帝國學院這個議題,跳到在哪選址最好。
“前陣子豪商孫能聲言反對朝廷在直隸增收礦稅,被東廠抄了家,孫府上下,八十余所房屋,盡成了空地。”
“現在看來,倒是可以在此處,建立帝國學院。”
東閣大學士魏廣微剛說完,便遭到王在晉的反對,他沈吟道:
“孫府不行,這壹百多畝地同平常百姓相比是很大,但用來建立帝國學院,這肯定不夠。”
顧秉謙蹙眉道:
“壹百多畝還不夠,要不要,將孫府旁養濟院空置壹年多的廢屋二百余間也算上,這該有快三百畝地了。”
“還是不夠……”王在晉仍舊搖頭。
“這還不夠,那這個帝國學院的規模,到底要多大?”顧秉謙有些不理解,冷笑幾聲,覺得王在晉是在故意誇大。
在他心裏,雖然王在晉深受皇帝器重,但這並不代表他出身東林的事實。
單單出身東林還不算什麽,顧秉謙、魏廣微作為現在的閹黨,曾也是東林的重臣。
最主要是,王在晉位列軍機房,現在居然還沒有進入閹黨的苗頭,不知是不是打算再回東林。
就算不回東林,也定是對東林有所感情,不然怎麽不和他與魏廣微壹樣,放棄名節,投身魏黨。
“多大?”
王在晉望了壹眼,輕蔑道:
“虧妳還是內閣大學士,是怎麽問出如此見識短淺的話來的?”
“陛下設立帝國學院,是因佛朗機夷於今年二月先建立了帝國學院,有感而發。”
“眼下又要分成文、武兩院,武院初衷更是要讓天下武官盡數深造,這規模小了,行嗎?”
“王在晉,同列朝班,講話怎麽如此粗糙?”
顧秉謙早在東林時期,就是王在晉只能仰望的重臣,雖說投入魏黨,卻也比他先壹年入閣,被這樣懟回來,自然心中不甘,顏面掃地。
上頭的韓爌望著,心裏也是狠狠出了口氣。
這閹黨的人,雖說都是為了討好魏閹而聚到壹起,但現下看來,素質卻是參差不齊。
有些人沒甚麽能力,全靠諂媚上位。
有些人舊有威望,如今名節不保,卻就破罐破摔,從前不敢做的事兒,不敢說出去的話,如今倒是信口拈來。
而似王在晉、熊廷弼這般,滿心滿意只為皇帝做事的,無論東林還是閹黨,都瞧他們不起。
如果日後沒有皇帝庇佑,可想而知,他們二人的下場會有多淒慘!
“咳咳——”韓爌適時宜地輕咳兩聲,問道:
“議得怎麽樣了?”
顧秉謙擡頭,也是不得不給這位內閣首輔、東林唯壹牌面壹點面子,冷哼壹聲,不再說話。
王在晉快人快語,倒是沒放心上,拱手道:
“閣老,在下有壹策,可滿足帝國學院當今之基本,即便日後擴建,也足以容納天下頂尖學子。”
“哦——?快講!”韓爌壹副十分感興趣的樣子。
“二百年前,成祖皇帝敕造北京城,於東城區修築十王府,供未成年的王爺就藩前居住。”
“神宗皇帝時,這十王府尚能發揮其本職作用,但時至今日,十王府中只有瑞王、惠王、桂王居住。”
“十王府占地極廣,僅是壹載所需的維護耗費,少則數十萬兩,這還沒有算上負責十王府維護的專設有司官吏。”
“當今陛下有壹弟,去年封信王,可速令余者三王從速就藩,留壹王府為信王成年後居住,其余九王府,當可裁撤,為帝國學院修築所用。”
“裁撤冗員,拆除九王府的原料,也可就地用於修築帝國學院。”
“如此壹來,既可節省大筆修築費用,也可削減維護十王府的用度,壹舉多得。”
話音落地,內閣中便是有了激烈的討論聲。
韓爌有些意外,問:
“拆除十王府,王爺們能答應嗎?”
王在晉冷笑。
“不需要他們答應,陛下答應了就行。”
韓爌先是壹楞,隨即便是釋然,心道也是,當今皇帝就連福王都說抓就抓,還會在乎這幾個皇叔?
就連遠在山西的福王,都給抓到京師來了,這幾個京裏的王爺,還能上天不成。
不過,很快他就又想到了壹個問題:
“拆除九王府容易,可這九王府的維護有司,正式編冊的就有數百人,這還沒算其下那些臨時小吏,這樣規模的有司,壹經裁撤,如何善後?”
王在晉稍加思定,便成竹在胸,道:
“朝廷可以臨時招募這九王府中的官吏修築帝國學院,仍按原俸祿支給,若在期間表現好的,可以選任帝國學院的維護有司。”
“那表現不好的呢?”顧秉謙冷笑:“難道就讓他們回家種地,他們也不幹啊,別到時候再在京裏鬧起來。”
“這些有司官吏,都是十王府的世襲看守,二百年下來,早與各路皇親國戚相熟,妳王在晉可兜不住!”
王在晉頭也沒回,從容道:
“他們在十王府的時候,不過也是拿著朝廷的俸祿,不做實事,近二百年下來,凡是稍有能耐的,也早該有些家財,足夠過活。”
“現在還沒有家財的,就算留下,也是群庸碌之輩,徒耗錢糧而已!”
說到最後,王在晉回頭看了壹眼。
“妳看著我做什麽,妳這意思、在說我是庸碌之輩?”顧秉謙站了起來,怒目相向。
王在晉不為所動,冷哼壹聲,其意不言而喻。